果真如此嗎?
對於流傳了千百年的傳統觀念,或者權威人士所提出的看法,我們常常會不假思索(成語故事),信以為真。可是,沒有經過科學方法的驗證,這些道理真的可信嗎?
伊索寓言裡有一個「旅人與熊」的故事,故事中敘述兩個朋友結伴旅行,途中遇到了一隻大熊。其中一個立刻爬到樹上躲起來,另外一個眼看逃脫不了,就躺在地上裝死,因為他聽說熊是不吃死人的。實際上,遇到熊裝死真的有用嗎?根據動物學家的報告,遇到熊最好趕快逃跑,如果裝死,可能會白白喪失一條寶貴的性命,因為熊只要有肉吃就好了,才不在乎人是否死了。同樣的,即使爬到樹上也無法倖免,因為熊也是爬樹高手。
早期的科學家面對浩瀚的星空,看著滿天繁星,覺得所有的星星都繞著地球旋轉,而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後來,哥白尼用自己製作的日晷、三角儀⋯⋯觀測星象,推翻了人類的這個錯覺。經過縝密的研究,他發現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裡的一顆行星,它不但不是宇宙的中心,還以太陽為中心,繞著太陽旋轉呢!
因為從前的人自然知識是不足的,對專家、學者又盲目崇拜(成語故事),再加上當時的觀察工具不夠精密,觀察方法不夠周延,用來分析推理的資料也不夠齊全;因此,許多似是而非、欠缺實證的知識就這樣流傳下來,例如:天圓地方、腐草化螢、羔羊跪乳……都是不正確的,人們也糊里糊塗的以訛傳訛,一錯就是千百年。
所幸,歷史上許多偉大的科學家,秉持著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不斷的去探索,不斷的去驗證,終於推翻了這些錯誤的認知。他們發現:天圓地方是人類視覺上的誤差;腐敗的雜草不會變成螢火蟲;羔羊之所以會跪下來喝奶,是因為牠長得太高了,如果不跪下來,就喝不到奶。
「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是兩把科學的鑰匙,不但使我們不再盲目相信傳統觀念及權威人士的看法,更可以幫我們追根究柢、破除迷思、探求真理,還原事實的真相。
大意:我們對許多傳統、權威的道理常信以為真,沒有深入思考,這是不正確的。科學家用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探索真理,我們也應用這樣的精神,破除迷思、探求真相。
第一段:沒有經過驗證的傳統觀念與權威看法,不一定可信。
第二段:伊索寓言「旅人與熊」的故事流傳已久,但其中提到的「爬樹」或「裝死」,都不能躲避熊的攻擊。
第三段: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卻用許多科學方法,推翻這種看法。
第四段:許多錯誤的知識或觀念,是因為古人自然知識不足、對權威盲目崇拜,還有工具、方法、資料不全造成的。
第五段:科學家推翻許多錯誤的認知,發現天圓地方、腐草化螢、羔羊跪乳等觀念的真相。
第六段:運用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可以探求真理,還原事實的真相。
1請將這篇課文分成三大段落,並為每個段落命名。3.詮釋整合
(例如:第一段:傳統看法未必可信。第二段到第五段:舉例說明傳統觀念的錯誤。第六段:以懷疑的精神和態度探求真相。)
2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例子有什麼共同點?2.推論訊息
(沒有經過驗證的傳統觀念與權威看法,不一定可信。)
3課文中提到「天圓地方、腐草化螢、羔羊跪乳」這三個流傳許久的錯誤觀念,這些觀念背後的事實是什麼?1.提取訊息
(天圓地方是人類視覺上的誤差;腐敗的雜草不會變成螢火蟲;羔羊之所以會跪下來喝奶,是因為牠長得太高了,如果不跪下來,就喝不到奶。)
4我們為什麼對於傳統觀念,或者權威人士所提出的看法,常常會信以為真?1.提取訊息
(因為從前的人自然知識是不足的,對專家、學者又盲目崇拜,再加上當時的觀察工具不夠精密,觀察方法不夠周延,用來分析推理的資料也不夠齊全。)
5課文中提到「『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是兩把科學的鑰匙」,你同意上述看法嗎?請從課文中找支持的理由。3.詮釋整合
(同意;以哥白尼為例,他就是對於傳統的知識感到懷疑,才會利用儀器觀察,並經過縝密的研究,最後發現正確的知識。)
6作者用什麼方式來證明自己的主張是對的?4.比較評估
(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