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真相!
卓秋汝
對於流傳了千百年的觀念,或口耳相傳的說法,我們常常會不假思索,信以為真。然而,這些沒有經過科學驗證的內容,真的可信嗎?孟子曾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話告訴我們:不應一味的盲從,要在不疑處有疑,不斷的查證檢視,才有可能接近事實的真相。
生活在大海中的鯨魚,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魚類,因為牠的名字裡有「魚」,體型也像魚。研究生物分類的科學家們發現,在鯨的身上找不到魚類才有的「鰓」,牠是用肺來呼吸。牠也不像魚以卵生的方式繁殖,而是和哺乳動物一樣,母鯨須懷胎才能產下下一代。這些探索與驗證,讓我們推翻了不正確的認知,重新把鯨歸屬為哺乳類。
古人認為海水的漲潮和退潮,是神靈的力量所造成。可是有人細心觀察,發現漲潮、退潮和月亮的圓缺,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巧合。之後,經過不斷的觀測,才發現其中的奧祕,原來潮汐是海水受太陽、月亮引力作用,引發週期性的漲落現象。後來,人們更利用潮汐變化,從事捕撈魚類的活動,如澎湖有名的「雙心石滬」,就是利用潮汐的起落,建造出省時又省力的漁撈設施。
現在即便是小學生,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但是這個觀念在以前提出時是受到懷疑的。早期有些人認為地球是平的,船隻如果航行到海洋的盡頭,就會掉下去。然而,陸續有人從觀察中產生不同的看法。於是,航海冒險家麥哲倫組織船隊啟程航行,繞了地球一圈又回到出發的地方,他用行動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個說法,因而改變了人們「地球是平的」的觀念。
由上面例子可知,生活中許多似是而非、缺少實證的觀念,常常被當作知識而流傳下來。如果我們對這些內容都確信不疑,可能就沒有辦法探尋到真相。「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是兩把破除迷思的鑰匙,可以幫助我們追根究柢、探求真理,進而找出正確的答案,還原事實的真相。
課文文意測驗 (18)
改錯字填充 (14)
字音填充測驗 (27)
字音字義選擇 (21)
詞語測驗 (19)
1. 請將這篇課文內容分成三大段落,並為每個段落命名。3.詮釋整合
(⑴論點(第一段):探求真相要先懷疑。⑵論據(第二~四段):舉例說明。⑶結論(第五段):以兩把科學的鑰匙探求真相。)
2. 作者利用什麼例子證明自己的主張,根據表格,整理課文第二至四段的重點。4.比較評估
段落 |
真相? (對既有的知識存疑) |
真相! (驗證後發現的事實) |
二 |
鯨魚是魚類嗎? |
鯨魚用肺呼吸、胎生繁殖,是哺乳類。 |
三 |
漲退潮是神靈造成的嗎? |
海水受太陽、月亮引力作用引起漲落。 |
四 |
地球是平的嗎? |
麥哲倫航行地球一圈後回到原點,地球是圓的。 |
3. 第二、三、四段的例子有什麼共同點?2.推論訊息
(這三個例子都先對既有的知識存疑,驗證後才發現事實真相。)
4. 最後一段指出,擁有什麼可以幫助我們破除迷思,還原事實的真相?
(「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1.提取訊息
5. 課文中提到「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是兩把破除迷思的鑰匙,你同意上述看法嗎?為什麼?3.詮釋整合
(學生自由作答。例如:同意。以麥哲倫為例,他對「地球是平的」的傳統觀念感到懷疑,才會組織船隊航行地球一圈後,又回到出發的地方,因此證明「地球是圓的」這個說法。)
6. 作者透過這一課,想傳達給讀者什麼道理?4.比較評估
(說明「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可以探求事實的真相。)
7. 讀完文章後,你認為能探求真理、找到真相的人,除了須具有「懷疑的精神」和「實證的態度」之外,還需要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並說一說理由。3.詮釋整合
(學生自由作答。例如:⑴具有毅力、認真、專注的精神。⑵具有好奇心、喜歡思考新問題、對事情能有獨到的見解、具有批判能力。⑶積極求知、不怕和別人的意見不同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