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辨菽麥

 

    晉國發生了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殺了厲公,並立了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

    周子當時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1,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2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

    後來「不辨菽麥」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令晉國一些權力薰心的貴族吃驚的是,周子繼承國君後相當清楚國內局勢,開始積極著手整頓國內秩序,他向大臣說:「我本來是不願意回晉國來當國君,今天既然繼任大位了,這是上天賦予我的重大使命。如果各位大臣只是想要立一個傀儡,還是想要持續把持朝政,那麼還是把我換掉吧!我可不想落得像晉厲公一樣的下場。」大臣們聽了國君的話後,也只能回答說:「這正是臣子們的願望,豈敢不效忠國君呢?」果不其然,晉國在悼公的英明領導下,開始強大起來。他大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在國內選賢任能,驅逐了在朝廷中結黨營私的一些奸臣,成為一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國君,他不但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生產發展的改革政策,之後又採取外交與軍事手段並用的辦法,提高了晉國在各諸侯中的威望,使得晉國得以恢復在中原的霸業。

  可惜的是,周子年僅二十九歲就英年早逝。周子可以說是憑藉他傑出的個人治理能力振興晉國,但是在他去世後,那些權力薰心的貴族又重新找到機會把持朝政。很快的,晉國又逐漸走向沒落之路。

 

【注釋】

1傀儡:比喻沒有主見,任人支配、操縱的人或組織。

2詆毀:說人短處,毀謗他人。

 

看完文章後點點這裡做個測驗吧

 

回成語列表

 

回四年級資料列表

 

 

不辨菽麥

注  音        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 (變) ㄅㄨˊ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

漢語拼音        bù biàn shú mài (變) bú biàn shú mài

釋  義        菽,豆子。「不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形容人愚昧無知、缺乏常識。語出《左傳.成公十八年》。

△「頗別菽麥」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愚昧無知與缺乏常識。

使用類別

用在「愚昧無知」的表述上。

例句

1.他都這麼大了,卻連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這和不辨菽麥有何不同?

2.別看他一副聰明樣,其實根本是不辨菽麥,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3.他剛到農村時還是個不辨菽麥的小伙子,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磨練,現在已是個精通農藝的專家了。

 

辨  識       

近義成語

五穀不分

反義成語

冰雪聰明、絕頂聰明

形音辨誤

菽,音ㄕㄨˊ。豆類的總稱。不可寫作「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