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無犯
根據史記記載, 項羽和劉邦正在爭奪領導權。項羽不只武功高強,軍事實力也更強大,但他卻是個自負、剛愎自用的人。而劉邦則相反,總是廣招天下英雄和文人志士,將他們納為己用。
當時有一位軍事才能卓越的人--韓信,想尋求展現自己的機會。剛開始,他決定投靠實力較強的項羽,但項羽並沒有把韓信放在眼裡,只讓他做一個看守帳篷的士兵。
於是,韓信後來便在丞相蕭何的推荐下,轉投劉邦的陣營。起初,劉邦也沒有重視韓信,但是在韓信展現自己的才能後,便開始受到劉邦的信任,並被任命爲大將軍。
韓信曾分析了兩軍的形勢,認爲和項羽的殘暴不仁相比,劉邦的軍隊連秋毫般細微的事物都不敢傷害,甚至還廢除了秦國原有的苛刻律法,並和老百姓們約法三章,這都能使劉邦得到民心支持,而劉邦最後也順利打敗項羽,成爲了漢王。
秋毫無犯
注 音 ㄑㄧㄡ ㄏㄠˊ ㄨˊ ㄈㄢˋ
漢語拼音 qiū háo wú fàn
釋 義 秋毫,秋天鳥獸所生的細毛。「秋毫無犯」指連細微的秋毫都不侵犯,比喻對任何東西都不侵犯、不動用。◎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對任何東西都不侵犯、不取用。
使用類別
用在「嚴守紀律」的表述上。
例句
1.孫將軍的部隊雖然長駐本地,但紀律嚴明,秋毫無犯。
2.到各地遊覽時,對環境切記要秋毫無犯,好讓大家都能欣賞美景。
3.國軍所到之處,不但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並且協助居民耕作收割。
4.老師對今天遠足,同學們經過瓜田時,都能強忍飢渴,秋毫無犯,十分贊許。
辨 識
近義成語
一介不取、分文不取
反義成語
雞犬不留
形音辨誤
毫,音ㄏㄠˊ。細毛。古通作「豪」,今多分用,「毫毛」、「毫不」等用「毫」,「豪傑」、「豪放」等用「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