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0103地表的變化
01流水的作用
流水改變地貌
臺灣的地表景觀千變萬化、多采多姿。說一說,這些景觀有什麼特色?
附近都有流水經過。經過流水長時間的作用,使得地表形貌逐漸改變,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地形景觀。
其實,河流和海浪等大自然的力量,會使地表景觀發生改變。現在就讓我們用澆水器模擬下雨情形,觀察水流動時對土堆的影響。
流水實驗
1.用泥沙和石頭堆成一個土堆,土堆的一側較陡,另一側較平緩。
2.用一個澆水器從土堆上方澆水,觀察土堆高度及兩側坡度的變化。
3.停止澆水後,觀察土堆下方有何情形發生。
4.改用兩個澆水器從另一土堆上方澆水,觀察水量大時土堆高度、兩側坡度和下方的變化。
討論
澆水後的土堆有什麼改變?兩側不同坡度的土堆,改變情形有什麼不同呢?
流水會帶走部分泥沙,使土堆表面出現溝紋,且變得較為低平。較陡的一側有較多的泥沙被水沖刷下來。
泥沙和石頭何者較不容易被流水沖走?被流水沖走的泥沙或石頭,移動到哪裡呢?
顆粒較大的石頭較不容易被流水沖走,顆粒較小的泥沙容易被流水沖走而堆積在土堆下方。
使用一個澆水器與兩個澆水器澆水,當澆水量不同時,土堆的改變情形相同嗎?
同時以兩個澆花器澆水時,泥沙和小石頭會被大量沖刷到土堆下方,土堆變得低平,且出現較深、較大的溝紋。
土堆經過流水沖刷的結果,和生活中所見到的雨水、河水影響地表的情形,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都是流水作用的結果。
水會由高處往低處流,侵蝕高處的泥沙和石頭,使土堆變矮;水同時也會將泥沙和石頭搬運到低處,最終因流速減緩而堆積下來。
此外,顆粒較小的泥沙容易被流水搬運到更遠的地方堆積。而當土堆的坡度較陡和水量較大時,流水侵蝕和搬運的力量也較大,這就如同豪雨來襲時,雨水夾帶大量土石由山區一洩而下,造成的洪水或土石流災害。
河流地形
河水長時間對地表進行侵蝕、搬運和堆積,使地表改變了原來的面貌,讓我們仔細觀察,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景觀有什麼不同?
上游:地勢陡峭、河道較窄、水流湍急。侵蝕作用旺盛,搬運作用也很明顯。河床可見有稜有角的大石頭。
中游:地勢稍緩、河道漸寬,水流也較上游平緩。侵蝕、搬運、堆積作用皆有。河床多為圓形鵝卵石。
下游:地勢平緩、河道寬廣、水流緩慢。以堆積作用為主。河床上多為泥和細沙,有時會在出海口形成三角洲。
河流上游的地勢陡峭、河道窄、水流湍急,河床布滿有稜有角的大石頭。
河流進入中游後,地勢、水流稍緩,河道變寬,河床堆積了很多磨圓的鵝卵石。
河流上游和中游的石頭相比,形狀、大小都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
上游的大石頭經過流水侵蝕並搬運至中游的過程,石頭會有滾動、摩擦、碎裂等情形,慢慢就變成體積較小、形狀較圓的石頭了。
河流到達下游時,地勢平坦、河道寬廣、水流緩慢,河床堆滿泥和細沙,有時會在出海口形成三角洲。
海岸地形
除了河流之外,海水也會對海岸進行侵蝕、搬運和堆積,形成各種地形。讓我們仔細觀察,這些海岸景觀有哪些特色?
海岸的地形主要受到海蝕、海水搬運及海積三種作用影響。常見的海岸地形有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沙洲、沙灘、潟湖等。
海水侵蝕夾帶的岩石碎屑和泥沙,經由搬運與堆積,會在沿海地區形成礫灘、沙灘、沙洲和潟湖等地形。
大自然的力量經年累月形成各種景觀,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保護這些寶貴的資產。
是非第一關 (25題)
是非第二關 (25題)
是非第三關 (9題)
選擇第一關 (25題)
選擇第二關 (25題)
選擇第三關 (8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