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率獸食人
戰國時代,諸侯互相攻伐,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當時各國君王都希望延請有才能的人來輔佐自己,所以當時游說之士盛極一時,孟子便是其中的一個。他是講王道重仁義的人,主張用王道仁政去治理國家,故在他和梁惠王的談話中,便極力主張要國富民強,必先愛護人民。
他對惠王說:「王常給所養的狗吃人的食料,而道路上卻有餓死的人。」接著他又問梁惠王:「用刀殺人與政治腐敗害死人有沒有分別?」惠王說:「沒有。」孟子更進一步用事實證明說:「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庖,廚也;廄,馬舍也。莩,與殍同,餓死也。這段話的意思是:現在你王宮的廚房裡藏著肥美的肉,馬舍裡養著肥壯的馬匹,但百姓卻面帶飢色,甚至野外地上還有餓死者的骸骨。王宮裡養的牲畜常能吃飽,百姓反而餓死,這不是和率領野獸去吃人沒有分別嗎?
孟子的這一段話用來形容一個國家的政治腐敗,真可謂一針見血啊!古時有句話「苛政猛於虎」便使這個意思。後人便將「率獸食人」引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國家政治腐敗,對老百姓剝削壓榨的情況。
率獸食人
ㄕㄨㄞˋ ㄕㄡˋ ㄕˊ ㄖㄣˊ
漢語拼音
shuài shòu shí rén
釋義
帶領野獸吃人。語本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後比喻虐政害民。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