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命不凡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是清代 蒲松齡所著的短篇小說集。受到當時社會風氣和家庭影響,蒲松齡從小就熱衷科名,雖然滿腹學問,但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中,一生窮愁潦倒,只能以教書為業。然而,蒲松齡自幼愛好民間傳說,喜歡蒐集有關神鬼的怪異故事,作為他創作的素材,再加上對於科舉制度與社會的陰險黑暗,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因此,融合了自己的親身見聞,承襲過去聽到的民間傳說、怪異故事,或者是自己的想像虛構,使得《聊齋志異》結合現實跟幻想,有抨擊貪官惡人、有描寫科場醜陋、有歌頌愛情堅貞,也有感嘆人鬼相戀,每篇作品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節及鮮明的人物形象,可說是相當出色的古典短篇小說。
在〈楊大洪〉一文中,蒲松齡敘述了楊漣的故事。楊大洪又名楊漣,是明代著名諫官。內容敘述 楊漣在還沒有考取功名前,就已經是湖北地區一帶有名的文人,他因此自命不凡,認為自己天資聰穎,與一般人不同。但因為一場意外,楊漣生了個怪病,一直沒法治好,這讓他很痛苦。
一天夜裡,楊漣夢見一位神仙要他到江邊的柳樹下找一名吹笛的道士。隔天醒來,楊漣跑去江邊,果然看到一名道士在吹笛,楊漣把身上所有的銀子都給了那名道士,請他幫自己治病。沒想到,道士卻將銀子全扔進江中。楊漣看到道士這樣做,覺得十分可惜。
其實道士就是楊漣夢裡出現的那位神仙,他本想幫助楊漣成仙,但看見他還是牽掛著世俗之物,為那些錢財惋惜,只好放棄。這道士將那些丟掉的銀子變回岸上,並且用力拍楊漣的後頸,把他的怪病治好,然後便消失無蹤了。
自命不凡
注 音 ㄗˋ ㄇㄧㄥˋ ㄅㄨˋ ㄈㄢˊ
漢語拼音 zì mìng bù fán
釋 義 形容自以為聰明、不平凡。※語或出《聊齋志異.卷九.楊大洪》。
△「孤芳自賞」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自以為聰明、不平凡。
使用類別
用在「得意自滿」的表述上。
例句
1.他恃才傲物,自命不凡,交不到朋友是預料中事。
2.從小他就自命不凡,始終要求自己在眾人中出人頭地。
3.才聽算命先生說他命帶富貴,他竟然就自命不凡起來。
4.她是有條件自命不凡,年紀輕輕的就得了兩面奧運金牌。
5.雖然他已是這領域的權威,然而為人謙虛,從不自命不凡。
6.稍有一點成就就自命不凡起來的人,往往會被譏為井底之蛙。
7.他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竟自命不凡地把這些名家作品評得一文不值。
辨 識
近義成語
不可一世、自我陶醉、自負不淺、自視甚高、自視過高、自鳴得意、孤芳自賞
反義成語
妄自菲薄、自愧弗如、自慚形穢、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