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計就計
春秋時期,智伯是晉國勢力最大的臣子,他企圖併吞韓、趙、魏三家以擴充自己的勢力。所以他假借著晉侯的命令,向韓、趙、魏三家索取領地。韓康子、魏桓子不敢得罪他,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但趙襄子則堅決不肯答應。智伯便親自作主帥,命令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被聯手攻打的趙家死守著晉陽城,因為晉陽城在地理上有優勢,因此難以攻下。智伯想到,如果在上游蓋個水壩,將水引進晉陽城,這樣就能將晉陽城攻下來了。
趁著洪水來襲之時,智伯將河水引入晉陽城,眼看晉陽城危在旦夕,趙襄子趕忙派家臣到韓、魏兩家的營內,告訴他們,如果趙國真的滅亡了,智伯下一個出手的對象不是韓、就是魏了,藉以說服他們和自己結盟。
韓、魏兩家覺得有道理,就仿效智伯的方法,將水引入智伯營內。智伯大營完全沒有防備,全軍覆沒,後來智伯也被殺了。
將計就計
注 音 ㄐㄧㄤ ㄐㄧˋ ㄐㄧㄡˋ ㄐㄧˋ
漢語拼音 jiāng jì jiù jì
釋 義 利用對方的計策,順水推舟,反施其計。※#語或出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
△「將機就機」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利用對方的計策,順水推舟,反施其計。
使用類別
用在「依勢行事」的表述上。
例句
1.將計就計是反攻敵人的好方法。
2.目前看來,只有將計就計來換取時間。
3.既然你已知道他的計謀,何不將計就計?
4.小李看似順從他,其實不過是將計就計罷了。
5.對方想暗算我們,不如將計就計,再找機會反撲。
6.既然抓不到他,我們就將計就計,等他自投羅網吧!
7.對於敵人的計謀,我們將計就計,先假裝屈服再給他來個痛擊。
8.我為了保全性命,將計就計,跟著歹徒走,然後利用機會逃了出來。
9.發現有間諜滲透,我們正好將計就計,施行反間,讓他們帶假情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