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誠服
孟子認為,仗著武力為後盾,而假借仁德名義進行侵略的,叫做「霸」;要完成霸業,一定要有廣大的領土和強大的兵力。而憑著道義去施行仁德、仁政,叫做「王」;要完成王業,不必有廣大的領土,也不必等到國家強大。舉例來說,因為施行王道,以德服人,所以就算商湯只有七十方里的土地,文王只有一百方里的地,他們也都成功了。
用武力來征服人,被征服的人不是甘心歸服,只是因為力量不足;用道德仁義使人服從,那些歸順的人則是內心感到喜悅而真正信服,就正如孔子的眾多學生信服孔子那樣。
心悅誠服
注 音 ㄒㄧㄣ ㄩㄝˋ ㄔㄥˊ ㄈㄨˊ
漢語拼音 xīn yuè chéng fú
釋 義 誠心誠意地歸服。語本《孟子.公孫丑上》。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誠心誠意地歸服。
例句
我雖無法反駁他這些話,但沒有心悅誠服。
他這幾句話,說得誠誠懇懇,令人心悅誠服。
經理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同仁聽了心悅誠服。
當老師的教導學生,要情理並重,讓他們心悅誠服。
經過一番辯論後,他終於心悅誠服地接受了對方的意見。
我們拿出事實讓對方心悅誠服,不必作無謂的口舌之爭。
看到上人無怨無悔地幫助學生,我是心悅誠服地跟著她的腳步走。
辨 識
近義成語
心甘情願、心折首肯、心服口服
反義成語
陽奉陰違
「心悅誠服」及「心服口服」都有信服的意思。
「心悅誠服」側重於心懷喜悅而真誠地歸服;「心服口服」側重於心口一致非常地服氣。
心悅誠服 心服口服 例句
○ ㄨ 看到上人無怨無悔地幫助學生,我是∼地跟著她的腳步走。
ㄨ ○ 你如果不服可再來較量,我一定會讓你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