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勝枚舉
「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出自於宋代 王楙的《野客叢書》。《野客叢書》是一本學術筆記,內容範圍博廣,涉及經史子集,主要以考辨典籍、宋朝雜記及歷代軼事為主。《四庫全書》稱這本書的地位在《夢溪筆談》、《緗素雜記》、《容齋隨筆》之間也毫不遜色,評價頗高。
《野客叢書》的作者王楙,宇勉夫,父親很早就去世,他學習很勤勉,母親去世後,更是疏食布衣,日子過得很簡樸,對作官也沒有興趣;他把自己的住所題作「分定齋」,隱居讀書著述,別人稱他為講書君。即使他晚年疾病纏身,仍然手不釋卷。在《野客叢書》中,會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的列舉出來。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
小穎從小就熱愛打網球,在辛苦的訓練下,終於成為了聞名全球的選手。她雖然常在許多國際比賽中奪下獎牌,但仍舊十分謙虛,贏得許多球迷的崇拜。
有一次,小穎在比賽中奪下了冠軍,賽後記者會上,記者問她:「從小到大,妳得到的獎牌多得不勝枚舉,家裡還有地方吊掛這面金牌嗎?」
小穎謙虛的說:「我的獎牌確實很多,但它們都被我好好的收藏在箱子裡。因為每一面獎牌,都時時刻刻提醒我要更加努力,並在每一次的比賽全力以赴。」眾人忍不住感嘆道:「這就是運動家精神啊!」
不勝枚舉
注 音 ㄅㄨˋ ㄕㄥ ㄇㄟˊ ㄐㄩˇ
漢語拼音 bù shēng méi jǔ
釋 義 勝,音ㄕㄥ,盡。枚,一個一個的。「不勝枚舉」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語本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三九.俗語有所自》。
△「不可勝數」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
使用類別
用在「數量繁多」的表述上。
例句
1.巴黎市區中處處可見街頭藝術家,而且崛起於此地的名人不勝枚舉。
2.哥哥向來品學兼優,在各項競賽中也是無往不利,所獲獎項多得不勝枚舉。
3.他是個成名已久的網球選手,叱吒於國際各大比賽,得獎紀錄多得不勝枚舉。
4.爸爸從小就集郵,世界各國的郵票都有,多得不勝枚舉,花一天一夜都看不完。
5.「成仁取義」的風骨一向為人稱頌,歷史上可以列舉出來的事例多得不勝枚舉,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
6.中文裡的成語多得不勝枚舉,而且大部分都是不知典故就無法瞭解真正的意涵,讓外國人學起來倍感辛苦。
7.大自然裡所孕育的藥用植物多得不勝枚舉,而且頗具療效,只是現代人多求助於西洋化學藥品,而忽略了這些珍貴的寶物。
8.由於每個人對待事物、說解事物的態度與方法不同,同樣的一個問題可能出現的答案,往往多得不勝枚舉,因此我們不應侷限孩童的想像空間,要求他們只能認同某一個標準答案。
辨 識
近義成語
不可悉數、不可勝數
反義成語
屈指可數、寥若晨星、寥寥無幾、歷歷可數
形音辨誤
枚,音ㄇㄟˊ。一個一個的。不可寫作「玫」。
「不勝枚舉」及「不可勝數」都有數量極多的意思。
「不勝枚舉」側重於無法一一列舉;「不可勝數」側重於無法計算。
例句
哥哥向來品學兼優,在各項競賽中也是無往不利,所獲獎項多得不勝枚舉。
在這山頭,一舉目就可以看到夜空裡,繁星點點,不可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