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時務
東漢獻帝時,因政權完全操在大臣們的手裡,漢室已面臨危殆的地步,當時皇室的子孫劉備,很想找機會挽救漢朝的危機,但是東奔西走,總得不到好的根據地。
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訪隱士司馬徽,司馬徽是當時很有才學的人,他對劉備說:「我很久以前就聽過你的大名了,你為什麼總是東奔西走的沒有一個好的根據地呢?」劉備說:「這也許是我的運氣不好,八字生得不巧吧!」
司馬徽道:「不是的,是你左右沒有好的人才扶助你的緣故。」劉備說:「我自己雖然沒有才能,但是我的左右都是能幹的人,如文有糜竺和簡雍,武有關羽和張飛,不能說沒有人才。」
司馬徽說:「糜、簡二人只能算是普通的文人,沒有多大幫助。關羽和張飛雖然有萬夫莫敵之勇,畢竟是武將之流,不是通權達變的人才。」
「至於糜竹、簡雍二人,我剛才說過,他們對你沒有多大幫助,因為他們都是白面書生、不識時務的人,識時務的人,才可以稱得起俊傑,你要找到識時務的人來輔助你,才能成大功立大業。」
不識時務
ㄅㄨˊ ㄕˋ ㄕˊ ㄨˋ
漢語拼音
bù shì shí wù(變)bú shì shí wù
釋義
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語出《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後亦用「不識時務」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
識,音ㄕˋ。通曉。不可寫作「視」。
一、
語義說明 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
使用類別 用在「處事不當」的表述上。
例 句
01 董事長請吃飯,你都不出席,真是不識時務啊!
02 這種不識時務的念頭不能要,它會阻礙你的前途發展。
二、
語義說明 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
使用類別 用在「反應遲鈍」的表述上。
例 句
01 他是個不識時務的人,滿肚子不合時宜的想法。
02 有些話在這種場合不能說,說了就是不識時務了。
03 沒看到他已光火了,你還前去答腔,真是不識時務。
04 現在都什麼時代了,他還如此大男人主義,真不識時務!
05 一個人不識時務,要如何在這麼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出人頭地呢?
06 我一看勢頭不對就走開了,才沒他那麼不識時務,看人家打架還湊上去挨打。
07 知識經濟已是大勢所趨,企業經營者如果還不知求新求變,就是不識時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