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
(詩歌)
作者簡介
蘇軾(西元一○三六|一一○一年),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北宋人。蘇軾擅長多種文體:散文新穎豪放;詩的內容寬廣,風格多樣;詞的題材豐富,富有哲理。著有東坡集、東坡詞等。
飲湖上1初晴後雨 宋 蘇軾
水光瀲灩2晴方3好,山色空濛4雨亦5奇。
欲6把西湖7比西子8,淡妝濃抹總相宜9。
注釋
① 飲湖上:在西湖上飲酒。
② 瀲灩:水波蕩漾的樣子。
③ 方:正、適。
④ 空濛:煙雨迷茫的樣子。
⑤ 亦:也、也是。
⑥ 欲:想要。
⑦ 西湖:位於浙江省 杭州,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⑧ 西子: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
⑨ 相宜:適合。
語譯
在陽光的照射下,西湖水波蕩漾, ( 波光閃閃 類疊) ,景色正美麗;在下雨的時候,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也顯得非常奇特。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越國美女西施,無論淡妝也好,濃妝也好,總是美得恰到好處。
賞析
詩人坐在船上遊西湖,一邊飲酒,一邊欣賞美景。 ( 詩人寫晴天的西湖,寫雨天的西湖,也寫有如美女的西湖,將西湖的美表達得相當傳神 排比) 。
本詩前兩句分別寫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情境,細膩的描寫西湖所展現出的自然美感。第一句用「瀲灩」一詞形容晴天的湖光,第二句用「空濛」一詞形容雨天的山色,精采描繪了西湖在初晴後雨的迷人景致。
後兩句詩人以西施和西湖相提並論,極富巧思與創意。西施的美眾所皆知,不論施淡妝或化濃妝,都是那麼美麗動人;而西湖之美,不論晴天或雨天,都能吸引遊客停下腳步欣賞。正因為詩人巧妙的比喻,也為西湖增添了「西子湖」的美名。
題西林壁1 宋 蘇軾
橫看成嶺2側成峰3,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成語故事)4,只緣5身在此山中。
注釋
① 西林壁:指的是江西 廬山 西林寺的牆壁。
② 嶺:連綿不斷的山。
③ 峰:高而尖的山頭。
④ 不識廬山真面目(成語故事):廬山三面臨水,煙霧瀰漫,讓人難以看清楚全貌。後常用來比喻人因陷於事物環境中,以致只見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
⑤ 緣:因為、由於。
語譯
正面看去,廬山是綿延的山嶺;側面望去,便成了陡峭的山峰。不論是遠看、近看、從高處往下看或是由低處往上看,總能產生新鮮奇妙的不同感受。
( 人們總是無法看清楚廬山的全貌,只因為身處在廬山裡呀! 感嘆)
賞析
蘇軾暢遊廬山時,被眼前雄偉秀麗的景色所吸引,便揮毫寫下多首讚美廬山的詩,這是其中的一首。
前兩句是寫廬山的山景,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描寫廬山的各種姿態,讀者隨著詩句中不同方位的移轉,似乎也身歷其境,感受到廬山千變萬化的面貌。
後兩句是詩人藉由景物來表達心中的看法, ( 為什麼會無法認清廬山真正的形貌呢? 設問) 置身山中,實在很難看清楚;只有走出廬山,才能掌握它真正的模樣。詩中隱含了深刻的哲理:世間的人情世故必須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才能看清楚事情的真相。
改錯字練習 (填充題)
看相關影片
延伸閱讀
大意:介紹北宋詩人蘇軾所寫的兩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描寫西湖在晴天、雨天各有不同的面貌,有如西施那般美麗。題西林壁描寫廬山多樣的景致,並領悟出看待事物必須從不同角度切入,才能看得清楚的道理。
㈠飲湖上初晴後雨
第一段:詩人遊西湖,寫詩表達西湖多樣貌的美。
第二段:前兩句用「瀲灩」和「空濛」寫出西湖晴雨不同之美。
第三段:後兩句巧用西施比擬西湖。
㈡題西林壁
第一段:蘇軾所寫讚美廬山的一首詩。
第二段:前兩句寫廬山千變萬化的風貌。
第三段:後兩句藉景抒情:世間事必須從不同角度去了解,才能看清事情真相。
1本課介紹了哪兩首詩?1.提取訊息
(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西林壁。)
2這兩首詩分別從哪一個方向開始描寫?請各找出關鍵的字詞。2.推論訊息
(飲湖上初晴後雨:從不同的天氣情境,關鍵字:晴、雨。題西林壁:從人們欣賞山的角度,關鍵字:橫、側。)
3西湖為什麼又有西子湖的美名?1.提取訊息
(因為詩人將西湖比喻成西施。)
4蘇軾寫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認為這兩句想要表達什麼?2.推論訊息
(我覺得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事情的不同面貌。或世間的人情世故必須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才能看清楚事情的真相。)
5這兩首詩的內容有何異同?3.詮釋整合
(相同:都是寫景的詩。不同:飲湖上初晴後雨著重湖景的描寫及聯想,題西林壁藉山景抒情,表達對人生哲理的體會。)
6從這兩首詩的文句中,你感受到蘇軾是個什麼樣的人?請提出二個證據。2.推論訊息
(例如:喜歡親近大自然、善於觀察,一首詩描寫湖景,一首詩描寫山景。心思敏銳,以西施比喻美景、以廬山變化抒發心中看法。)
- 瀲ㄌ一ㄢˋ:瀲灩、瀲瀲( 水波動的樣 )
斂ㄌ一ㄢˋ:收斂、斂財
- 濛ㄇㄥˊ:空濛、迷濛
朦ㄇㄥˊ:朦朧、瞳朦( 隱約不明的樣子 )
檬ㄇㄥˊ:檸檬、海檬果( 植物名 )
- 漾ㄧㄤˋ:蕩漾、盪漾
樣ㄧㄤˋ:樣子、模樣
- 浙ㄓㄜˋ:浙江省、浙本
蜥ㄒㄧ:蜥蜴、巨蜥
晰ㄒㄧ:清晰、明晰
淅ㄒㄧ:淅瀝、淅淅
析ㄒㄧ:分析、解析
- 杭ㄏㄤˊ:杭州、杭菊
抗ㄎㄤˋ:抵抗、抗拒
- 恰ㄑㄧㄚˋ:恰巧、恰到好處
洽ㄑㄧㄚˋ:接洽、洽詢
- 側ㄘㄜˋ:側身、側面
測ㄘㄜˋ:測試、測驗
- 廬ㄌㄨˊ:廬山、茅廬
盧ㄌㄨˊ:盧先生、當盧、的盧
蘆ㄌㄨˊ:蘆葦、葫蘆
1.北宋:朝代名,是中國 宋朝的一個時期(西元九六○—一一二七年),建都於汴京(河南省 開封縣),歷九帝、一百六十七年,分別與遼、西夏、吐番、大理等國為界,後為金所滅。國勢積弱不振,但文學、藝術成就極高。
2.瀲灩:水波蕩漾的樣子。
例句雨後初晴,湖上水光瀲灩,真是好看!
3.空濛:煙雨迷茫的樣子。
例句下過雨後,遠處山色空濛,景色看起來很夢幻。
4.亦:也、也是。
5.欲:想要。
6.相宜:適合。
例句他買了一輛客貨兩用車,載貨載人兩相宜。
7.蕩漾:振動起伏,多用於指水波、聲音。
例句在月夜裡,划一艘小船,波光蕩漾中輕滑過如鏡的湖面。
8.浙江省:地名,因有浙江流經其地而得名。
9.杭州:城市名。浙江省省會,位於錢塘江下游北岸,為大運河的起點。是浙江省第一大城,商業繁盛。
10.籠罩:由四面八方加以覆蓋。
例句爺爺受傷至今仍昏迷不醒,使全家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11.恰到好處:剛好到最合適的程度。
例句這幅名家畫作,無論運筆用色,都配合得恰到好處。
12.細膩:精細周密。
例句這篇文章描寫景物的手法非常細膩,是難得的好作品。
13.側:旁邊。
例句這棟大樓的逃生口位於電梯間側面。
14.廬山:位於江西省 九江市南方的山脈。相傳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此山,後登仙而去,徒留空廬而得名;一說以廬江得名。
15.西林寺:位於廬山,是廬山著名的寺廟之一。
16.煙霧:自然界的水氣凝聚而成的雲霧。
例句湖面上籠罩著一層煙霧,如真似幻,景色十分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