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血
東晉時,有位賢能1的臣子叫陶侃。陶侃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母親一人將他撫養長大,並以寬厚而又不失嚴厲的方式教導他。這對日後陶侃的為人有很大影響,當官時更是清廉2公正,深受民眾愛戴。
有一次,陶侃上廁所時,看見一位全身穿紅色衣服,頭上還包著頭巾的人,上前告訴他以後會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又有一次,當陶侃走在街上時,有位會看相的算命先生,也跟他說在他的左手中指有一條垂直的指紋,代表將來他的地位會非常尊貴、崇高3,甚至會得到「公」的爵位。陶侃不相信,就用針刺破手指,想不到噴灑到牆壁上的鮮血,居然形成一個「公」字。
不久之後,陶侃果真做了八州的都督。後來「一針見血」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一針刺下去,血即湧出,用來比喻議論透澈4而中肯5。
【注釋】
1賢能:有品德有才能。
2清廉:清正廉潔,不會貪汙。
3崇高:形容優越高尚。
4透澈:通透澄澈。
5中肯:言詞切中要點,恰到好處。
一針見血
注 音 ㄧ ㄓㄣ ㄐㄧㄢˋ ㄒㄧㄝˇ (變) ㄧˋ ㄓㄣ ㄐㄧㄢˋ ㄒㄧㄝˇ
漢語拼音 yī zhēn jiàn xiě (變) yì zhēn jiàn xiě
釋 義 一針刺入手指,鮮血即出。語本《晉書.卷六六.陶侃列傳》。後用「一針見血」比喻言論簡潔透澈,深中肯綮(ㄑㄧㄥˋ)。
△「一語道破」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言論簡潔透澈,深中肯綮。
使用類別
用在「議論精確」的表述上。
例句
1.這篇文章評論當今社會問題,真是一針見血。
2.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讚許。
3.他腦筋清楚,邏輯觀念又強,分析問題往往一針見血。
4.你用「中山狼」來比喻這種忘恩負義的人,真是一針見血。
5.他平時雖然少說話,但發言時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
6.老師一針見血,幾句話就把此次比賽失敗的原因講得明明白白。
7.在會議上,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反覆無常的決策,將為公司帶來嚴重的傷害。
8.這篇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寫作兒童文學的基本前提。」
辨 識
近義成語
一語中的、一語破的、一語道破
反義成語
不著邊際、游談無根、隔靴搔癢
「一針見血」及「一語道破」都有議論簡潔透澈的意思。
「一針見血」指言論直接切中要害;「一語道破」指直接道出真相。
例句
在會議上,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反覆無常的決策,將為公司帶來嚴重的傷害。
她隱藏很久的祕密,被人一語道破,只好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