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奪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由於家世關係,也和他父親一樣,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做畫,尤其非常喜愛收藏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的真筆字帖,歡喜的跟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畫交換,但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裡跳 ,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
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便是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正本留下來,拿摹本還給主, 主人當時沒有察覺出來。直至過了好多日子,才來討還原本。
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主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裡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拆穿。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摹完以後,總是將摹本和正本一起拿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
由於他模仿古畫的技藝純熟,主人往往把摹本當成正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珍本古畫。
巧取豪奪
ㄑㄧㄠˇ ㄑㄩˇ ㄏㄠˊ ㄉㄨㄛˊ
漢語拼音:
qiǎo qǔ háo duó
反義: 一介不取
釋義:
用巧詐的手段騙取,或倚仗權勢強行奪取。※語或本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二首之一。後用「巧取豪奪」形容不擇手段地取得權利、財物。
例句
<01>這些貪官對當地民眾巧取豪奪,無所不至!
<02>他那地位是巧取豪奪來的,有何值得尊敬?
<03>這種巧取豪奪的行為,令人髮指,天理難容!
<04>他今天仗勢如此巧取豪奪,小心老天會給報應。
<05>老家那塊地就這樣被當地土財主給巧取豪奪了。
<06>這種趁亂世巧取豪奪的作法,和趁火打劫有何不同?
<07>這些錢財都是他當年巧取豪奪來的,通通捐出來也不為過。
<08>那時候,軍閥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09>警方發現嫌犯為了謀取對方的錢財,偷搶拐騙各種巧取豪奪的手段都使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