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排骨粥
在我八、九歲時,有一次過馬路,一時貪快而被汽車撞倒在地,掉了兩顆門牙,臉也足足痛了兩個禮拜。
那些日子裡我難以進食,因此奶奶經常花心思煮一道營養豐富的排骨粥,來照顧我的健康。她將新鮮排骨先燙過,與薑片一起把營養精華煮出來,好用來當作煮粥的湯底。接著把洗好的米放入,再放入一些紅蘿蔔和乾香菇,讓湯頭更清甜。最後排骨肉會煮到一撥即分、入口即化。由於湯底清爽,即使粥放涼了,也一樣美味無比。
這道容易入口的粥可是奶奶的私房好菜,因為奶奶的牙齒早已不靈光了。一場意外,倒讓我和奶奶成了餐桌上的好夥伴,常常一起分享熟軟的水果,和一道道特意久煮的料理。
後來我上國中,又做了一次牙齒矯正,那段時間裡總是咬合困難,而當時正發育成長的我,特別容易感到餓。於是每天清早上學前,奶奶又會準備一道道特餐,給家裡「牙齒不好的人」一起享用,其中當然也有這道排骨粥,每每讓我吃得碗底朝天。
現在的我,牙齒已長得整齊又健康,奶奶卻連原本的假牙都沒辦法戴上了。但每次從外地回家,晚上睡前奶奶還是常問我:「明天早餐要不要一起吃粥?」我總會開心的說好。夜裡,奶奶熟練的洗米煮湯,卻把我當成孩子一般不讓我幫忙,我彷彿回到童年,又是那個「牙齒不好」的小孩,就等著奶奶煮一碗溫暖順口的粥,來飽足身心。
第二天的餐桌上,我一盛起排骨粥,濃濃的粥湯在晨光中熱氣蒸騰,奶奶一邊端來開胃的小菜,一邊開心又滿足的笑著,沒有牙齒的笑容實在可愛極了!
1.奶奶在作者小時候,為何要經常煮排骨粥來照顧他的健康? 提取訊息
(因為作者發生交通意外,牙齒和臉部受傷。)
2.排骨粥的具體作法是什麼? 提取訊息
(將新鮮排骨先燙過,與薑片一起煮,再放入洗好的米、紅蘿蔔與乾香菇,最後把排骨肉煮到一撥即分、入口即化。)
1.排骨粥對奶奶來說為何是一道私房好菜? 推論訊息
(因為奶奶自己的牙齒也早已不靈光了,一定常需要吃像這樣容易入口的料理。)
2.作者和奶奶成了餐桌上的好夥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推論訊息
(兩人都是家裡「牙齒不好的人」,彼此能互相體會和照顧對方需要,可以一起分享熟軟的水果,和一道道久煮的料理。)
3.現在的作者牙齒已長得整齊又健康,但為什麼每次奶奶問他要不要一起吃粥,他總會開心的說好? 推論訊息
(因為作者懷念小時候和奶奶一起享用排骨粥的美好經驗。)
▲在作者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因素讓排骨粥變成祖孫倆重要的飲食記憶? 詮釋整合
(兩人都是因為牙齒問題,需要吃久煮而容易入口的食物。)
1.作者最後強調奶奶「沒有牙齒的笑容可愛極了」,傳達了怎樣的意味? 比較評估
(沒有牙齒說明歲月已經讓奶奶更老邁了,但是作者對奶奶的情感卻隨著排骨粥的記憶越來越濃厚,因此作者忍不住感嘆奶奶的笑容,在他的眼中是多麼的珍貴又可愛。)
2.你認為長大後的作者,仍然是奶奶「餐桌上的好夥伴」嗎? 比較評估
(1)是,因為兩人仍會一起享用這道料理。
(2)不是,因為奶奶沒有牙齒了,而作者牙齒整齊又健康,已經不再同病相憐。
3.你覺得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他想表達什麼想法? 比較評估
(透過描寫從小到大奶奶為他煮排骨粥的回憶,表達自己與奶奶之間的濃厚感情。)
4.說說看,你和家人之間,有沒有像奶奶的排骨粥這樣難忘的飲食記憶? 比較評估
(學生自由發表。)
1.飲食書寫具有生活化的可親特質,常能引發孩子興趣。而寫「吃」的文字最動人的地方,往往是透過食物所傳遞出來的人文與情感。本篇課文就具備這樣一種雋永的特質,在平實的鋪敘中,藏有深刻濃厚的祖孫之情,讓人體悟有親情陪伴的餐桌,最是溫暖甜蜜。
2.本文有兩條值得深究的線索。首先是敘事的時間跨度頗長,隨著作者由小到大的成長展開,作者與奶奶因牙齒問題而有了飲食上的交會點,其後作者長大離家,牙齒健康,而奶奶卻年邁而無牙了,歲月在前進中突顯兩代之間不同的生命脈搏,以致排骨粥在這當中一直是維繫祖孫倆情感重要的象徵。越接近末尾,敘事節奏越是慢下來,將最後畫面逐步凝結在奶奶的笑容上,點明親情牽絆的文旨,後韻無窮。
3.其次,描述排骨粥的文字也寓存著親人之愛,具體清楚的作法步驟,代表著照顧家人具體而微所花的心思,「湯底清爽,即使放涼了,也一樣美味無比」,也象徵著後來祖孫間的感情,即使不住在一起了,但一旦重聚,總像童年時光那樣的溫馨。最後,「濃濃的粥湯在晨光中熱氣蒸騰」也暗含著祖孫間濃得化不開的牽絆與感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