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患
春秋時代,有一次,吳、越兩國正在交戰,越王句踐射傷了吳王闔廬的手指,傷得很厲害,吳王將要死時,吩咐他的兒子夫差不要忘記這次的仇恨,夫差流著淚答應了。
吳王闔廬死後,夫差當了國王,用伯嚭做太宰,天天練習打仗射箭的事,過了二年,吳王出兵伐越,把越國打敗了。越王句踐帶了殘兵躲避到會稽去,一面派大夫文種帶了許多東西,送給吳國宰相伯嚭,請求講和,情願用臣子的禮節服侍吳國。伍子胥勸吳王應該乘勝消滅越國,免除後患,但吳王不聽,卻聽了伯嚭的話,和越國講和。
過了五年,齊國景公死了,因新立的國君昏庸懦弱,夫差便派兵去伐齊,伍子胥又向吳王說:「越國的句踐,刻苦砥礪,慰生弔死,很得百姓的擁護,將來一定是吳國的心腹之患;你先不去找伐越,卻去攻打齊國,不是大錯特錯嗎?」
後來人們把表面上沒有顯露出來,骨子裡已有很嚴重的危險事情,將會爆發出來,便用「心腹之患」來比喻,好像人在心臟和腹中有了很重的毛病一樣。
心腹之患
ㄒㄧㄣ ㄈㄨˋ ㄓ ㄏㄨㄢˋ
漢語拼音
xīn fù zhī huàn
釋義
形容致命的禍患或隱藏在內部的危害。◎語本《左傳.哀公十一年》。
例 句
01 如果對這種小人你都不處置,終究會成為心腹之患的。
02 他心裡想:「哪天把這心腹之患除掉,方能高枕無憂。」
03 處於亮處的敵人不足畏,隱於暗處的敵人才是心腹之患。
04 好逸惡勞是成功的心腹之患,因為那會腐蝕掉原有的鬥志。
05 多年來,他千方百計想除掉這個心腹之患,總是不能得遂。
06 蘇子由認為當初六國要能重視韓、魏的戰略地位,則韓、魏就會成為秦國的心腹之患。
近義: 心腹大患
反義: 疥癬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