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河汾門下
隋末時候,有一位大儒叫王通,他學問淵博,本來想謀一官半職,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不過王通卻無意於仕途,他決心把自己的學問傳授給他人,負起教育人才的責任。於是便在河汾的地方,設帳授學。因為他不但學問淵博,而且教導有方,所以許多讀書人都不辭千里,老遠的跑到河汾,拜在王通門下求學。
從他門下出來的學生,如房玄齡、魏徵、李靖、程元、竇威、賈瓊、溫大雅、陳淑達等,都是一時傑出的人才,後來不是做了大官,便是成為當代大儒。因此,當時的人都說「河汾門下」的學生,沒有一個不出色的,也因此成了一句可資借用的成語。
「河汾門下」這句成語,拿來形容好學校、好教師,都是很恰當的。比方有一間高等學校,教學很認真,凡是能在那學校畢業的人,都是一流人才,對國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貢獻,這便可以稱作「河汾門下」了。
河汾門下
ㄏㄜˊ ㄈㄣˊ ㄇㄣˊ ㄒㄧㄚˋ
漢語拼音
hé fén mén xià
釋義
隋代王通設教河、汾之間,受業者達千餘人,人才盛出,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薛收等皆是,時稱*河汾門下*。後用以比喻名師門下傑出弟子眾多。
造句
01 錢教授是當代國學大師,今日許多傑出之士,多出自於「河汾門下」。
02 章太炎學問淵博,授徒有方,有如「河汾門下」,弟子有名者層見迭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