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樹的語言

 

洪瓊君


    校園裡有一片高大的黑板樹林,我喜歡在有陽光的日子帶領孩子蒙上眼睛走過草皮,來到樹底下躺下來,睜開眼就會看見 ( 樹葉、雲朵,還有陽光篩落的影子手舞足蹈,像一群淘氣的孩子,熱情的向你訴說四季的故事 譬喻)


    ( 樹經常提醒我季節流轉的訊息 轉化) ( 安全島上的羊蹄甲開成一片花林的時候,我就知道春意已經開始爛漫了;當鳳凰花在城市的街道燒成一片火紅的花海,暑氣也開始熾豔了;(當臺灣欒樹悄悄抽長金黃的小花,長出桃紅色的蒴果,就是告訴我秋意已十分了;當印度紫檀落盡了葉,光禿著枝椏的時候,那就是北風瑟瑟,嚴冬冷冽的時節,我也靜靜等待著春天的腳步走近 轉化) 層遞)


    ( ( 樹看起來似乎是沉默無言的,其實它經常向人們傳遞豐富的語彙 映襯) ,只有懂樹,用心靈和樹交朋友的人才聽得見 轉化)


    ( 校園裡的每一棵樹,也經常向孩子們傾訴著心情和故事;一棵鳳凰樹低垂著枝幹,輕輕的說: 轉化)

 

( 我喜歡孩子跟我握手,
但是請不要用力搖我的手臂,
映襯)
我會很痛。
另一棵吐露著芬芳氣息的楓香,說的是:
我的葉子香香的,
秋天時會變紅,
我喜歡大家來看我。


    ( 還有一棵苦楝告訴孩子一個祕密──她「苦苦暗戀」著校門口旁那棵開滿金黃色花的阿伯勒。 雙關)


    後來,有一個學生告訴我,現在她都不敢再隨意摘下任何一片葉子,因為怕聽見樹木喊痛的聲音。


    ( 公園裡的榕樹,細瘦的枝幹被人掛上重重的秋千,孩子坐在秋千上盪得好高好遠,榕樹軟軟的枝幹和滿樹的綠葉也跟著抖哇!抖哇! 摹寫) 榕樹「咿呀、咿呀」喊痛的聲音,盪秋千的孩子聽不見。


    公園裡另外一棵老樹,因為在它周圍活動的人起了爭執,其中一方憤而剝光老樹的皮, ( 老樹就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椏伸向蒼穹,頑強的枯立著—老樹無奈的嘆息,剝掉樹皮的人也聽不見 轉化)


    ( 當我煩惱、悲傷的時候,我總會想走近一棵樹,走入一片樹林,聽聽風和樹的對話 轉化) ,還有 ( 輕快的鳥語,像母親的歌聲撫慰我的心靈,讓我忘記原來的苦惱 譬喻)


    如果你也想聽見樹的語言,試著安靜的走到樹下,伸手觸摸樹,用身體擁抱樹,感覺那棵樹,甚至跟樹說說話……用心靈和樹交朋友,你就會聽見樹的低語。

 

閱讀測驗--0160206樹的語言六下補充看完文章後點點這裡做個測驗吧

 

 

閱讀測驗--0160206樹的語言六下補充看看其他課文

閱讀測驗--0160206樹的語言六下補充回六年級資料列表

 

1.作者怎麼帶領孩子讓他們感受樹的語言?提取訊息

 (在有陽光的日子帶領孩子蒙上眼睛走過草皮,來到樹底下躺下來,睜開眼就會看見樹葉、雲朵,還有陽光篩落的影子手舞足蹈。)

2.樹如何訴說四季的故事?提取訊息
(春:安全島上的羊蹄甲開成一片花林
 夏:鳳凰花在城市的街道燒成一片火紅的花海
 秋:臺灣欒樹悄悄抽長金黃的小花,長出桃紅色的蒴果
 冬:印度紫檀落盡了葉,光禿著枝椏)

3.本課提到樹經常向人們傳遞豐富的語彙,樹用什麼方式傳遞訊息?請舉出兩類。詮釋整合

不同季節的花開:春天的羊蹄甲,夏天的鳳凰花,秋天的臺灣欒樹,冬天的印度紫檀。

 人們和樹的互動:在樹下玩耍,在樹上的秋千上盪著,發出「咿呀、咿呀」的聲音。

 樹的外觀:被剝光樹皮的枝椏。

 樹和大自然的互動:風和樹的對話,還有輕快的鳥語。)

4.經過作者的教導, 孩子們如何與樹互動? 請舉例說明。推論訊息

(孩子學會和樹交朋友,例如苦楝會告訴孩子祕密,不敢再隨意摘下任何一片葉子。)

5.樹對作者具備了哪些功能?推論訊息
(提醒作者季節的流轉。
 像母親般撫慰作者的心靈。)

6.根據課文內容,如果要和樹互動,應該避免哪些方式?請舉出其中兩個。推論訊息

(不要搖樹枝

 不要摘樹葉

 不要在樹上盪秋千

 不要剝樹皮)

7.看完本課,你覺得樹真的有語言,會說話嗎?請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詮釋整合

(樹沒有語言,也不會說話,是作者透過觀察,感受到樹的心聲。)

8.本課用擬人的方式傳達自然界萬物的心聲,請舉例說明。比較評估

(樹會說話、喊痛。

 風和樹會對話。)

9.本課有一個破折號,請問它在此處有何功用?比較評估
(破折號之後的敘述,補充說明了苦楝的「祕密」是什麼。)

10.作者為何要安排樹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向孩子們傾訴心聲?比較評估
(讓讀者更直接感受到樹的心情。)

11.作者透過這篇文章想傳達什麼?比較評估

 (用心靈和樹交朋友,就會聽見樹的低語,感受到樹的心情,進而愛護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