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戎辨苦李
本文節錄自世說新語,此書是劉義慶廣招文學之士,合力彙整東漢至東晉間的軼聞趣事所編撰而成。本文以精鍊的遣辭用句,將人物、場景描寫得栩栩如生,更凸顯了王戎的聰慧和敏銳的觀察力,是一篇相當精彩的作品。
原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釋:
王戎:字濬沖,西晉 臨沂人。
嘗:曾經。
「諸」:許多。
多子折枝:樹枝上的果子很多,致使樹枝折斷或下垂。
競走:爭相奔跑。
取之:採摘李子。之,指的是李子。
人問之:旁人問王戎。之,指的是王戎。
信然:果然如此。
語譯: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同伴們出去遊玩,看見路邊的李樹上結實纍纍,樹枝甚至因為過重而下垂,這群小孩爭相跑去採摘,只有王戎站著不動。旁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取呢?他回答說:「果樹長在路邊,還留著那麼多果子沒被摘取,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於是有人摘來吃,果然是苦澀的。
賞析:
本文運用言簡意賅的四十八個字,敘寫王戎如何分辨李子滋味的事件始末,展現七歲的王戎即具有過人的觀察與推理能力。文中以「競走」,描述孩子們爭相採摘結實纍纍的李子。卻藉由「唯戎不動」來凸顯王戎不為所動的樣子,形成明顯對比,也引發了旁人的好奇。因此透過問答,王戎進一步說明他的判斷,尤其最後的「取之,信然」四字巧妙收尾,驗證了他的推理──樹在道邊多子,此必苦李。
課文文意測驗 (17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