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一段海岸           

廖鴻基

 

從前我在大學任教時,每次安排戶外課帶學生走海岸,都會作課前提醒:我們即將看見的海岸,會有美麗的風景,也會有被糟蹋成不忍直視的一面,這就是目前臺灣海岸美麗與哀愁並列的實況。

        因為地質多元,臺灣海岸的地景、地貌也相當豐富。多年來,我曾經走過沙灘,走過岩岸,走過珊瑚礁海岸,走過斷層海岸……。當然,也走過消波塊海岸及充滿海漂廢棄物的垃圾海岸。「走一段海岸」成為課程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實地感受,我們這座海島與海洋的關係。

        行走就像閱讀,學生們以腳以心來感受各種海岸不同的內涵,並進一步思考海岸現況背後的緣由。

        走在海邊,我們的鞋子很清楚,踩著不同地質的海岸,會發出不同聲響,就像碎浪拍打在不同地質、不同內容的海岸,會回應出不一樣的拍岸濤聲。

當我們閉起眼,聽見濤聲澎湃激昂,陣陣悶響仿若擊鼓,可以猜想,這應該是岩岸;閉著眼也能看見洶湧浪濤一次次沖擊岸邊岩礁,浪花激越,浪聲豪邁,這可能是臺灣東北部海岸。我們又聽見,濤聲滾滾,由遠而近,一趟趟破碎在平緩灘頭上,白沫嘈嘈推擠,發出陣陣瑣碎的嘆息聲,這是沙灘,這段海岸的位置可能在西部。我們也聽見過捲浪軒昂揚起,衝撲成灘上碎浪,帶動石礫嘩嘩滾動,像一大鍋翻炒的豆子,這可能是 海岸。

        走一段海岸,浪濤拍岸聲已訴說了海岸的多元面貌。若是更敏感些,除了眼中的景觀和耳裡的聲響,因為鹽分和水溫的差異,海邊的氣息和氣味,也能讓我們進一步感知,東西兩邊海岸的迥異之處。

        不管激昂澎湃或溫雅婉約,不同海岸的拍岸濤聲,聽起來有時是帶著愉悅節奏的奔騰,有時聽起來叨叨絮絮,像是在抱怨或泣訴。

        我喜歡溫柔的沙灘,灘上和緩起伏的沙堆上,海風低空拂過,碎浪永不疲倦的塗抹沙灘的臉頰。我喜歡觀察海灘上形形色色被海浪磨得滑滑亮亮的鵝卵石。我喜歡觀察岩礁海岸退潮後的潮池,小池裡往往留下無數比人為水族箱更為精彩的海洋生物。我喜歡退潮後的泥質海灘,有著看不完的魚蝦蟹貝,以及前來覓食的各種水鳥。

        當這些美麗的風景因人為因素而被糟蹋、被破壞、被汙染時,走海岸的喜悅,也就瞬間攔腰而斷。如同一段真摯的友情,朋友忽然不告而別。

        走一段海岸後,中途休息,學生們坐在灘上安靜看海。或許他們已經明白:可回復的,當盡力挽回;那些不能回復的,在感傷嘆息以外,也當記取教訓。

        忽然想起,在我們還未來到海岸之前,浪濤翻滾,繽紛生命在此來來去去。有一天,當我們都離開之後,寄望海洋與海岸合奏的浪濤曲,仍然愉悅奔騰,眾多繽紛生命依然在此相會交融、生生不息。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課文文意測驗 (14)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詞語測驗第一關 (20)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詞語測驗第二關 (16)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修辭練習 (15)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填入適當的詞語 (11)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回六上翰林國語

閱讀測驗--0160101遇見自己看看其他課文

閱讀測驗--0160101遇見自己回六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