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跟著公共藝術去旅行                      

張育雯

 

回外公家度假時,阿姨帶著我們一家人到工作的地方散步,路過像書本的雕塑作品時,她興高采烈的跟我分享那時參與製作的過程。她說:「這就是公共藝術大地之書。那時候藝術家帶領著我們,拿各種植物進行拓印創作。同事們一邊拓印,一邊討論著從植物園中蒐集來的蕨類、山櫻花、愛玉子等臺灣原生植物的特性,好不熱絡呢!」回家後,我與爸媽分享今天看到的大地之書,但我對於公共藝術還是不太了解。媽媽說:「找個假期,讓我們來趟跟公共藝術有關的旅行,或許你就能更清楚了。」

週末爸爸開車載著我們南下,途中來到嘉義觸口遊客中心休息。在前往梅花鹿園區的路上,佇立著一隻散發冷冽金屬光澤,全身布滿花朵的公鹿。像樹枝般昂揚的鹿角,融入在樹林中,搭配著色彩繽紛的花苞,看起來花團錦簇。媽媽說:「這件作品叫做花間小鹿,是依法設置的公共藝術。」美麗的雕塑為什麼會放置在人來人往的步道旁,不怕被破壞嗎?什麼又是依法設置呢?爸爸看著困惑的我說:「因為希望公共建設能結合在地特色,讓環境更加美麗,所以依法設置公共藝術。此外,作者也想透過這件作品,告訴我們原住民鄒族從前的獵鹿傳說。」離開時,我跟小鹿合照完,依依不捨的回頭望了一眼,小鹿好像也在對我眨眨眼呢!

你知道公共藝術的設置規範嗎?

  依據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公有建築物及重大公共工程之興

辦機關(構)應辦理公共藝術,營造美學環境,其辦理經費不得少於該

建築物及公共工程造價百分之一。」例如:若公共建設的經費為五千萬

元,就必須設置價值五十萬元以上的公共藝術品。

隔天,我們來到臺南市美術館,一件大型的不鏽鋼作品分合隨緣,就在入口處閃閃發亮。媽媽告訴我,這件作品原本設置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後來移到臺南文化中心,最近才重新安置在這裡。我走上前仔細看看,鏡裡的我居然變形了!我往左邊走兩步,影像也跟著變化。原來是分合隨緣的凹凸鏡面,隨著人們觀賞角度的不同,鏡面所反射出的影像就會呈現不斷分合的面貌,我終於了解作品名稱的意涵了。

進入美術館後,爸爸叮囑我要輕聲細語,慢慢的參觀。有的作品掛在牆上,有的近在身邊,還有的是要參與互動的。我在媽媽的解說下,努力體會藝術家想要傳達的意思。

看過各式各樣的作品後,我認識到現代藝術有各種主題和展現方式。媽媽說:「就像大地之書,藝術家帶領大家一同創作交流,並將當地植物葉子、種子和花朵的細部紋理,封存在青銅雕塑裡,製作成一本彷彿能閱讀的書籍。一方面提醒人們留意近在身邊卻容易忽略的植物之美,另一方面讓人們不需刻意輕聲細語,就能接觸到藝術品。」爸爸也說:「還有像花間小鹿的設計,是藉由作品取材與設置地點,引領大家認識鄒族人的傳說,你覺得是不是跟美術館中的作品不太一樣呢?」

聽完爸媽的說明,我才恍然大悟。像美術館前的分合隨緣,透過作者的奇思妙想,儘管隨著時空更迭變換,卻始終可以讓人們隨時接觸與互動,這種藝術品就是公共藝術。公共藝術像花朵或蝴蝶一樣,在生活周遭綻放與飛舞,引領我們接近觀看,一起在藝術世界中旅行,才更顯珍貴呀!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課文文意測驗 (12)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詞語測驗第一關 (20)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詞語測驗第二關 (17)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修辭練習 (15)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填入適當的詞語 (11)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回六上翰林國語

閱讀測驗--0160101遇見自己看看其他課文

閱讀測驗--0160101遇見自己回六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