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俠大夢
黃震南
國小時期,我讀的學校除了一、二年級是同一位導師外,其他年級都是每一年就換一位。每次開學時,新來的老師就要重新認識我們,所以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年年都寫,光我印象所及就寫了三次。
因為每年都要寫一次「我的志願」,班上同學都已經寫得駕輕就熟,信手拈來就是一篇作文。去年寫想當總統的同學今年繼續當總統,去年寫要當漫畫家的同學繼續當漫畫家,越寫越快,也越寫越好。不過我喜歡挑戰極限,年年相同的題目,我反而要篇篇寫不同的職業,把每次的作文題目都當成新的關卡。
我寫過要當科學家,寫過要當老師,最後一次甚至寫要當一隻豬,對,是一隻「豬」,不是一「蜘蛛」──在國小的作文課中交出這樣的作品,老師一定很詫異,改得啼笑皆非吧!
雖然「我的志願」三次都不同,其中一次居然說中了我未來的職業!不過我在寫的當下,並沒有認為「非做這個不可」。畢竟叫一個國小學童認真抉擇未來要做什麼,未免太苛求人了吧!
若說真正許下心願,決定此生死心塌地要做的事,那大概是寫武俠小說吧!
國中暑假,翻出家裡的金庸小說,一看就入了迷。在短短時間內,全套金庸不知看了幾次。後來便開始偷偷寫,利用下課或回家完成作業後的時間寫小說,用各種顏色的中性筆寫在筆記本裡,帶到學校給同學傳閱。
後來父親得知這件事,並未發怒,反而將我的稿子當成正式作品,交到印刷廠託人打字出版,印了一兩百本送給親友。對此,我深深感謝父母的賞識與氣度。
武俠小說,並不是看多了就會寫。在很久以前這樣可能行得通,但在武俠小說已經產出成千上萬部的今日,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很可能人家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寫過了。
於是,我把金庸小說讀得爛熟後,開始讀各評論家對金庸小說的精湛分析:看看人家說金庸哪裡好,哪裡有問題,哪裡埋了彩蛋,哪裡用了技巧。其實,這對於寫作鍛鍊和賞析文章很有幫助,一旦習慣這樣的分析,讀課文或看課外讀物時,便越來越容易抓住文章的要旨。
回想過往的種種,追根究柢,還是從自己的「興趣」著眼,然後試著「深入探究」有趣的領域,自己也試著「創作」小說。換句話說,我從國中開始就不斷重複閱讀、研究、創作的歷程,直到現在。雖然我沒有成為武俠小說家,但是當年埋在心裡的幼苗,也越來越茁壯,終究結出甜美的果實──我現在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專業的文獻圖書收藏家。
我認識一些學生,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決定未來要做什麼,對照一下自己的懵懂,我相當敬佩他們。不過比起「有夢」,我想提早讓自己有「踏實」的步驟或許更重要。夢想會改變、興趣會拓展,而在築夢的過程,練習步步踏實,踩更深、走更遠。當夢想突然出現眼前時,就能立刻邁開大步,一手將它牢牢抓住。
課文文意測驗 (1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