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獸猶鬥
春秋時代,有一年楚國和晉國作戰,當時因晉國的幾位將軍不服從元帥荀林文的命令,結果大敗而回。荀林文自己向晉景公請求判死罪,晉景公準備答應時,大夫士貞子勸說:「這太不合理了。從前城濮之戰,楚國敗了,晉兵吃了楚軍三天的糧食,文公還臉上帶著愁容。」
「左右的人問他道:『應當歡喜的事反而憂愁,難道應該憂愁的事反而歡喜嗎? 』文公說:『得臣( 楚國宰相,城濮戰役時的楚軍元帥) 還在,不能就此放心呀!一頭野獸被困住了還要掙扎,何況一國執政的人還活著呢!』後來楚國殺了得臣,文公方才露出歡喜,說:『得臣死了,再沒有人害我了,現在算是晉國又勝了一次,楚國又敗了一次了。』因為這樣,楚國兩代都興盛不起來。… 林文正是國家的柱石,怎可以殺死他呢?…」
景公覺得士貞子的話很有道理,就免了荀林文喪師辱國的死罪,還將他原來的官職回復。(見左傳)
困獸猶鬥
ㄎㄨㄣˋ ㄕㄡˋ ㄧㄡˊ ㄉㄡˋ
漢語拼音:
kùn shòu yóu dòu
反義:
束手就擒, 坐以待斃
近義:
垂死掙扎, 負嵎頑抗
釋義:
被圍困的野獸尚且作最後的搏鬥。比喻處於絕境,仍然奮力抵抗。◎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
例句
<01>你快快投降吧!別再困獸猶鬥了!
<02>我們要提防敵人困獸猶鬥的反擊,一點也不可鬆懈。
<03>今日雖然陷入苦戰,但是困獸猶鬥,我們怎可輕言投降?
<04>敵人雖然已經被包圍了,但他們仍在作困獸猶鬥的掙扎。
<05>困獸猶鬥,你與其把他逼上絕路,不如給他留點退路吧!
<06>這批黑幫份子困獸猶鬥地頑強抵抗,讓警方感到十分棘手。
<07>這個歹徒困獸猶鬥,與警察經歷一番對峙後,才終於束手就擒。
辨識:
同 「困獸猶鬥」及「負嵎頑抗」都有奮力抵抗的意思。
異 「困獸猶鬥」多用在被圍困的絕境中;「負嵎頑抗」用在有所憑藉的情況下。
辨似例句
敵人雖然已經被包圍了,但他們仍在作∼困獸猶鬥的掙扎。
面對聯軍的鎮壓,叛軍依然扼守在塹壕中∼負嵎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