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別把重點當全部

 

張靜如 改寫自未來少年二○二一年五月號一張圖讀新聞?別把重點當全部

  「叮咚!」群組傳來一張圖,用最近流行的「哏圖」,配上「亂丟垃圾罰六千元」的標語,讓人捧腹大笑。過沒多久,卻有人發出疑問:

  「唉唷,這張圖到底要說什麼?是宣導嗎?」

  「亂丟垃圾是指丟在哪裡?馬路邊?家門口?」

  「真的要罰六千元嗎?這個規定從什麼時候開始?」

  咦?不就是一張好笑的哏圖嗎?為什麼要問這麼多?可是仔細看看,這張圖好像真的回答不了那些問題。

  許多貼文都會使用哏圖、圖像懶人包、「一張圖新聞」,它們都能作為我們接收新聞的適當來源嗎?

為什麼會有懶人包?

  如果你要做考前複習,會選擇讀什麼?當時間很寬裕,你選擇的是最詳細的課本,但到了考試前十分鐘,或許你只能瞄一眼畫線的重點。

  面對蜂擁而來的資訊,我們不一定有時間仔細讀完,像是疫情資訊這類時間長又影響廣泛的新聞,訊息更是繁多,讓人不知從何讀起。這時候,精簡再精簡,濃縮再濃縮,甚至一句話告訴你結論的懶人包、圖像資訊,就逐漸興起。

資訊變有趣,好不好?

  無論是搭配可愛的動物照片,或是改編流行語,圖像資訊經常會「玩哏」,吸引更多人按讚、分享。

  一開始,大家或許是被搞笑的部分吸引,但在分享的過程裡,會有更多人注意到這則訊息;接下來,有人會進一步了解,有人會討論簡化的內容對不對、哏的效果好不好……,當分享跟討論變多了,可能會讓本來嚴肅的公共議題受到更多關注。

別人幫你畫重點

  看看上面的新聞,有沒有發現,明明是同一篇報導,居然做出三張完全不同的圖像懶人包,這是為什麼?

  當我們要把上千字的新聞濃縮成一句話、一張圖,一定會有被刪除、我們看不到的資訊。是誰決定要刪除哪些?答案是:發布圖像資訊的媒體。

  每個媒體都有不同的觀點,有時也會配合讀者,調整報導角度。比如在主婦常看的粉絲專頁,可能會強調菜價變化;報導農業的媒體,就會特別指出蟲害跟補助方式。

  然而它們擷取的重點,不一定是你需要的,也可能是在簡化後被錯誤解讀,在流傳過程中愈傳愈廣,最後變成難以澄清的謠言。

不把「重點」當「全部」

  其實,每種資訊表達形式都有自己的功能,比如:文字新聞可以寫得很詳細,影音新聞可以看見真實場景。圖像資訊的優點就是簡潔明瞭、幽默有趣,不但能快速傳播,也能

一下子抓住我們的注意力。但在簡化的同時,它也捨棄了許多訊息,甚至藏著別人的觀點。

  下次看到有興趣的圖像資訊,先試著「解壓縮」,比對原始版跟圖像的落差,當你認識到圖像資訊怎麼取捨、取捨的目的是什麼,就能幫助你下次看到時,謹慎解讀,不把「重點」當「全部」!

 

三招「解壓縮」懶人包

1.這張圖的目的是什麼?

˙用好笑的哏吸引注意力

˙強調罰款金額讓人印象深刻

2.這張圖沒有說的是什麼?

˙法規規範的地點

˙實施的時間

3.怎麼找到詳細資訊?

˙找找圖片有無標註製作者

˙查看圖片來源(新聞網站、粉絲專頁)有沒有進一步說明

 

還可以用圖片或圖上的文字,搜尋相關報導,讓你更了解來龍去脈!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課文文意測驗 (10)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詞語測驗 (26)

 

閱讀測驗--0250103憧憬回五下翰林國語

閱讀測驗--0150203我眼中的東方之最看看其他課文

閱讀測驗--0150203我眼中的東方之最回五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