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0101生命世界與科學方法
03進入實驗室
遵守實驗室安全守則
1. 實驗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嚴禁從事與實驗無關的活動與工作。
2. 實驗室內禁止飲食、追逐打鬧或嬉戲。
3. 應確認實驗室內消防器材、急救設備擺放的位置,並了解逃生路線。
4. 實驗中,應穿著實驗衣,必要時應戴上手套及護目鏡,蓄長髮者應束紮整齊。
5. 廢棄物應集中管理,並依環保原則處理,不可任意丟棄。
6. 實驗時若發生意外事件,處理原則如下:
(1) 酒精燈翻倒著火時,應迅速覆蓋溼抹布滅火。
(2) 眼睛若碰到酒精,應以大量生理食鹽水沖洗。
(3) 皮膚若被割傷,用生理食鹽水洗滌傷處,塗上優碘藥水後貼上貼布。
(4) 發生燒燙傷意外時,應遵守「沖、脫、泡、蓋、送」的處理原則。
(5) 傷勢較嚴重時,應立刻至健康中心進行處理。
實驗1–1複式顯微鏡與解剖顯微鏡的使用
目的
了解複式顯微鏡與解剖顯微鏡的構造,並學習如何使用。
實驗說明
一、了解顯微鏡的操作要領
● 拿顯微鏡時,必須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住鏡座底部,使顯微鏡保持直立,切忌只用一手提拿。
● 顯微鏡放置桌上時,務必要輕輕放下。鏡座要與桌緣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顯微鏡掉落。
● 顯微鏡必須保持清潔,若目鏡或物鏡的鏡頭不乾淨時,應使用拭鏡紙擦拭,以免鏡頭損傷。
● 複式顯微鏡的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面,凹面鏡有聚光效果,常在需要較強的光線時使用。
● 標本的放大倍率=目鏡放大倍率x物鏡放大倍率。
● 複式顯微鏡適合用於觀察平面、可透光的標本,可觀察物體內部細微的構造;雖然解剖顯微鏡的放大倍率較低,但能觀察立體、不透光的物體,因此常被用來觀察物體的表面構造。
步驟
一、複式顯微鏡的操作
1 認識複式顯微鏡的構造及放大倍率。
2 剪下活動紀錄簿附件下方的「bdp」,沾水放於載玻片上。
3 將低倍率物鏡對準載物臺上的圓孔,並將載玻片上的字母對準圓孔中央,以玻片夾固定。
4 轉動粗調節輪,使物鏡和玻片的距離最接近。
5 張開雙眼,以一眼從目鏡觀察,打開光源及調整光圈的大小,使視野中的亮度適中。
6 慢慢旋轉粗調節輪,當清楚看到玻片中的字體時,再轉動細調節輪,使看到的字體最清晰。
7 觀察視野中字母方向和實際玻片上字母方向的差異,之後鬆開玻片夾,前後左右微幅移動載玻片,觀察視野中字體移動的方向有何不同。
8 將要觀察的地方調整在視野正中央,再轉動旋轉盤,更換較高倍率物鏡觀察。
9 以較高倍率物鏡觀察時,只需稍微轉動細調節輪,即可看到清晰的物像,如果視野光線太暗,可調整光圈。
10 顯微鏡使用完畢後,應調回低倍率物鏡,取出載玻片,並將載物臺降至最低位置,以防止載物臺鬆動或滑落。最後將顯微鏡整理乾淨,放回原位。
二、解剖顯微鏡的操作
1 認識解剖顯微鏡的構造及放大倍率。
2 將顯微鏡插上電源,打開光源,利用亮度調整器調整視野的亮度。
3 將有「bdp」的載玻片平放於載物板上,以固定夾固定。
4 調整眼距調整器,使雙眼所見的視野合一。
5 先閉上右眼,以左眼觀察,轉動調節輪以調整焦距,直到看清楚字母為止。
6 閉上左眼,以右眼觀察,轉動右眼目鏡的眼焦調整器,直到看清楚字母,觀察視野中字母方向和實際玻片上字母方向的差異。
7 轉動物鏡上方的倍率調整輪變換放大倍率,利用不同倍率觀察字母,必要時,可轉動調節輪以看清楚玻片。
8 鬆開固定夾,用手移動載玻片,觀察視野中字母移動的方向。
9 將樹葉或小花放在培養皿中,置於載物板上觀察,並比較與肉眼觀察的差異。
10 顯微鏡使用完畢後,取出培養皿,將顯微鏡整理乾淨後,放回原位。
探究提問
熟悉顯微鏡的操作後,你最想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什麼物品?推論應該利用哪種顯微鏡操作,試著和大家分享你觀察到的結果。
問題與討論
1. 轉動複式顯微鏡的粗、細調節輪時,何者可使鏡筒與載物臺之間的距離有較明顯的變化?若使用複式顯微鏡時,視野呈現太亮或太暗的情形時,可調整顯微鏡的哪些部位,以得到適宜的視野亮度?
2. 利用複式顯微鏡與解剖顯微鏡觀察「bdp」時,兩者所呈現的影像有何不同?
3. 利用複式顯微鏡與解剖顯微鏡觀察字母玻片時,發現字母在視野的左上方,請問分別應往哪個方位移動玻片,可使字母來到視野的中央?
選擇第一關 (25題)
選擇第二關 (25題)
選擇第三關 (2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