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殺人
春秋時代,魯國武城人曾參是孔子的弟子,其人品行端方,事親至孝,是傳孔子學術的第一人,人人尊之為「宗聖」。
當「曾參殺人」這個消息第一次傳到曾參母親耳朵裡面的時候,她正坐在織布機旁織著布,神態自若,不為所動,因為她深信自己的兒子,絕不會做出這樣無法無天、違背紀綱的事情來的。
第二次聽到「曾參殺人」時,曾參的母親依舊不相信。任由報導的人怎樣指說曾參殺人的消息是如何的真實可靠,她仍然鎮靜如常的坐在織布機旁織著她的布,一點也不會感到驚愕不安。
然而費城畢竟不大,當第三個、第四個人接二連三來報告她「曾參殺人」,並且說已經被官方拘捕的消息後,她終於投杼而起,長嘆道:「參啊,俗語所謂:知子莫若母。為母的雖然深信你平日的為人,可是如今來通報你殺人的,已經是一而再,再而三了,難道這些人每個都和你過不去,而故意捏造事實來讒誣你嗎?」
曾參母親的信心一發生動搖,曾家大小也跟著惶恐起來。曾母一刻不見曾參回來,就一刻也不能安定。最後一直等到曾參回來,知道殺人者另有其人,她總算才放了心。
曾參殺人
ㄗㄥ ㄕㄣ ㄕㄚ ㄖㄣˊ
釋義:
本指謠傳,久聽而信,後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典出《戰國策.秦策二》。
用法説明:
【語義說明】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
【使用類別】用在「流言可畏」的表述上。
【例 句】
<01>有鑒於「參曾殺人」的故事,你行事可要更加小心。
<02>如果這些沒有根據的謠言一再傳來,就可能發生曾參殺人的效果。
<03>聽多了這些有如曾參殺人的謠言,就連平時的夥伴也開始對他產生懷疑。
<04>由於新聞媒體常常未經查證就大肆報導,所以社會不斷上演曾參殺人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