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黃
有一個叫王衍的人,在晉武帝﹙司馬炎﹚時做太子舍人,後來調做尚書郎等職。
他從年輕時就喜歡清談,做官以後,還是崇拜老子和莊子,整天講「無為而治」的道理。
因為他的才學很高,談論很精闢透徹,所以在當時享有很大的名氣,許多讀書人都佩服他,而且還仿效他的做法。
當王衍講解老莊玄理的時候,手裡總是拿著一把玉炳麈尾,表現出十分從容寧靜的態度。有時把義理講錯了,就隨口改正,於是人們說他「口中雌黃」。
這段記載見於晉書,原文最後一句是「世號口中雌黃」。查「雌黃」本來是生在山背後的一種黃赤的礦物,古時候的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都用雌黃塗抹。「口中雌黃」便是說用嘴隨即改正說錯的話。
信口雌黃
ㄒㄧㄣˋ ㄎㄡˇ ㄘ ㄏㄨㄤˊ
釋義:
雌黃,橙黃色礦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劑,古代用於塗改文字。本指有如口中含著雌黃,能隨時改正不合意的語句。#語本晉.孫盛《晉陽秋》。後用「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真相,隨口亂說或妄加批評。
用法説明:
【語義說明】比喻不顧事實真相,隨口亂說或妄加批評。
【使用類別】用在「隨口亂說」的表述上。
【例 句】
<01>一個人要是老信口雌黃,怎會受到歡迎?
<02>老師嚴厲地批駁了他這些信口雌黃的話。
<03>你簡直是信口雌黃,我什麼時候打過她啊!
<04>這事關係人家的名節,豈容得他信口雌黃!
<05>他做事向來慎重,從不信口雌黃,搬弄是非。
<06>他就是有個缺點,好發議論,常常信口雌黃。
<07>他專愛信口雌黃,說些無中生有的話,陷害他人。
<08>這種偷竊的事,怎能信口雌黃,硬賴在某人身上?
<09>這件事情關係個人名譽,不可以信口雌黃,隨意亂說。
<10>當主管的就該講實證,如果信口雌黃亂批評,誰會服你?
<11>寫諷刺文章難免是要誇大的,但絕不能無中生有,信口雌黃。
同 「信口雌黃」及「信口開河」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
異 「信口雌黃」,側重於不負責任的評論;「信口開河」,側重於漫無邊際地隨口亂說。
辨似例句
這種偷竊的事,怎能信口雌黃∼,硬賴在某人身上?
他是信口開河∼胡謅的,可別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