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孫耶,好去睏啊!
蕭蕭
從上小學開始,祖母就一再跟我說:「你阿祖是秀才,做一個秀才是真不簡單。」我深深了解祖母的意思,她老人家對我這個大孫寄望很大,期勉我將來也跟曾祖父一樣,是個好秀才。我相信,在我們朝興村,曾祖父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人,是一個為大家所尊敬的有學問的人,秀才是一項榮譽。
因此,從小我就養成了熬夜的習慣。十年寒窗,我心中這樣想,十年寒窗該會有一番成就吧!
事實上,小學到中學的階段,不熬夜也不行。鄉間田裡的工作、家裡的瑣事,總是那麼多。書包一放下,招呼一大群雞、鴨、鵝去了。星期日,還要上山砍柴,下田拔草。即使不上山不下田,也要劈柴挑水,春夏秋冬總會有不同的工作等著你。
如果大家忙進忙出,你卻拿著書猛念,心裡自然會有一種罪惡感—工作第一,讀書其次而已。甚至於一面工作一面讀書都會招來喝斥, ( 誰敢在大白天做功課、背書呢? 設問)
天一黑,整個村莊就靜下來了,七點左右,大概就不容易聽到人聲。 ( 夜,真的是一片墨黑、漆黑、無止境的黑。有時北風呼呼,彷彿從很遠的地方來,要向很遠的地方去,從我們的稻草屋頂上呼嘯而過,我會壯著膽子打開竹篾編成的門,看看北風凌虐的樣子。門剛一打開,一匹一匹的黑馬也跟著狂奔進來,急急費力的把門關上,原來搖搖晃晃的燈火就這樣被黑所淹沒了! 譬喻)
重新把油燈點燃,我已坐在飯桌前,飯桌這時就成了我的書桌。桌面是四片薄木板拼成,使用多年,已經有些腐朽。桌腳墊著小瓦片,勉強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維持平衡。桌子靠牆而立,其他三面各有一張長條椅。我就坐在正中的那張長條椅上,祖母則坐在我左手邊的長條椅上,有時挑菜,做一些家事;有時喝茶,就只為了陪著我。她會一直陪著我,直到我該做的功課、該念的書都完成了。
( 相對於窗外的寂寥,祖母在的日子,我的苦讀其實也充滿了溫馨。 映襯)
( 祖母可是矛盾的人,她會一直催我趕快去睡,又記掛著這個憨孫不知道讀通了沒有?我也是矛盾的人,一面讀書一面催祖母去睡,可是又怕從竹篾的縫隙裡發出來的怪聲 映襯) 。「就這一頁,讀好這一頁就睡!」每天晚上總要重複這一句話,不是祖母說的,就是我說的。
祖母就是這樣陪我度過寒窗夜讀的日子。
「憨孫耶,好去睏啊!」
祖母逝世已經幾十年了。每次夜讀,過了子時,我耳邊總會響起祖母這一句熟悉的聲音。望著寂寂陰寒的窗外,眼眶不覺隨之潤溼:「 ( 我會是一個好秀才嗎? 設問) 阿嬤!」
回答我的不是一句「憨孫哩咧」,而是比二十多年前更深沉的夜的寂寥。
1.作者的祖母對他有什麼期望?提取訊息
︵期勉作者像曾祖父一樣,是個有學問的人。︶
2.什麼原因讓作者養成熬夜的習慣?推論訊息
︵希望自己像曾祖父一樣,成為有學問的人。但是白天要幫忙田裡的工作,所以到晚上才能讀書。︶
3.作者從小要幫忙家裡做哪些工作?提取訊息
︵⑴招呼雞鴨鵝。⑵上山砍柴,下田拔草。⑶劈柴挑水。︶
4.課文中提到,祖母是個矛盾的人,為什麼?提取訊息
︵祖母催作者趕快去睡,又記掛著作者不知道讀通了沒有?︶
5.作者也和祖母一樣,是矛盾的人,為什麼呢?提取訊息
︵一面讀書一面催祖母去睡,可是又怕從竹篾的縫隙裡發出來的怪聲。︶
6.哪些敘述可以看出作者和祖母之間的感情很好?推論訊息
︵⑴祖孫倆互相催促對方早點睡覺。
⑵作者夜讀時想起祖母,眼眶不覺隨之潤溼。︶
7.你和祖父母的相處和作者有何異同?詮釋整合
︵本題無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能提取自己的經驗,與課文內容比對即可。無論是相同或相異,都要請學生說出理由。︶
8.作者以祖母的話做為課名,用意何在?比較評估
︵因為那是祖母陪伴作者夜讀時最常說的話,也代表作者對祖母的思念。︶
9.作者將夜晚的風聲譬喻成狂奔的黑馬,讓人在閱讀時有什麼感受?
比較評估
︵因為夜晚一片漆黑,北風又急,所以譬喻成黑馬,讓人在閱讀時,彷彿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北風呼呼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