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
羅貫中原著 黃秀精改寫
【作者與作品】
三國演義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撰寫,書中記載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大多真實可考,但內容和情節則有不少誇張、虛構的部分,是中國有名的章回小說。
本課改寫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敘述司馬懿率兵蜂擁而至,孔明迫不得已使出空城計。生動的描寫孔明沉著冷靜,處變不驚的大將之風,也表現司馬懿多疑的個性,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孔明調度完後,先派五千名士兵到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有十幾匹快馬報到,士兵回報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朝西城縣而來。當時孔明身邊沒有可迎敵的大將,只有一些文官在身旁,所派的五千名士兵,已經有一半先出發去運糧草了,僅剩下二千五百名士兵,所有人一聽到這個消息,全都嚇得驚慌失措。
孔明登上城門眺望,果然遠處黃沙滾滾,魏軍兵分兩路正朝西城縣逼近。孔明隨即傳令將士,藏好所有旗幟,各人堅守崗位,不得隨意走動或高聲喧譁,如果有違抗軍令者,立即處死。孔明接著派士兵把四座城門全都打開,每一座城門由二十名士兵扮作百姓,負責清掃街道,如魏軍到時,絕不可任意行動,他自有妙計。於是,孔明披上外衣,戴上頭巾,帶著兩個書僮和一張琴,在城門上的樓臺,緊靠著欄杆端坐,氣定神閒的薰著香、彈著琴。
不久,司馬懿的先鋒來到城下,一看到這種情況都不敢前進,急忙向司馬懿回報。司馬懿笑而不信,於是止住三軍,親自騎上快馬一探究竟。果然見到孔明坐在城樓上,態度從容的薰香、彈琴。左邊的書僮捧著寶劍,右邊的書僮拿著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多名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了覺得非常可疑,於是便到中軍,教後軍改作前軍,前軍變為後軍,朝北方山路撤退。次子司馬昭問:「說不定是諸葛亮沒有兵力,所以故布疑陣,父親為何就這樣輕易撤軍?」司馬懿回答:「諸葛亮平生謹慎,絕不輕易冒險。如今城門大開,一定有埋伏。 ( 我軍如果進攻,必定中計,你們怎麼會知道其中的理由? 設問) 還是趕緊撤退吧!」於是,前後兩路魏軍全部撤離。
孔明見到魏軍遠去,拍手而笑。將士們驚魂未定,不解的問:「司馬懿是魏國名將,今日率領十五萬精兵前來,為什麼一見到丞相便立即退兵?」孔明回答:「司馬懿猜測我平生行事謹慎,絕不輕易冒險,看到城門大開,以為城內必有伏兵,所以就迅速退兵。我絕非想要冒險,實在是迫不得已啊!司馬懿必定率領軍隊前往北方的山路而去,我已經命令關興、張苞二位將軍在那邊埋伏。」
眾人聽了全都驚嘆折服,高聲說:「丞相神機妙算,連鬼神也都無法猜測啊!換作是我們的想法,必定棄城逃跑。」孔明說:「 ( 我方只有二千五百名士兵,如果棄城逃跑,想必無法逃多遠,如此一來,能不被司馬懿捉住嗎? 設問) 」說完,便拍手大笑說:「如果我是司馬懿,就不會輕率的退兵啊!」
課文文意測驗 (22)
改錯字填充題 (23)
字音字義選擇第一關 (20)
字音字義選擇第二關 (20)
字音字義選擇第二關 (14)
字音填充題第一關 (19)
字音填充題第二關 (6)
詞語測驗第一關 (20)
詞語測驗第二關 (23)
看相關影片
延伸閱讀
大意:孔明調度士兵去搬運糧草,城中兵力所剩不多,接著就聽到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要攻城。於是,孔明命令士兵把城門打開,在城門口掃地,自己則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看到這種情形,心想其中必定有詐,就下令退兵。孔明甚至還派兵埋伏,眾人無不佩服孔明的神機妙算。
第一段:孔明調度士兵去運糧,兵力所剩不多,沒想到司馬懿就要率領大軍攻過來了,嚇得大家驚慌失措。
第二段:孔明觀看情勢,發布命令,告訴士兵如何應對,自己則親自上場沉著應對。
第三段:司馬懿對先鋒通報的內容深表懷疑,進而一探究竟。
第四段:司馬懿認為孔明別有用心,雖司馬昭提出反駁,但司馬懿仍不敢大意,只好退兵。
第五段:透過與將士的對話,得知孔明知己知彼,心中自有一番盤算。
第六段:大家對於孔明的神機妙算深感佩服,而孔明對於自己使用空城計,也下了一番註解。
1.為何孔明士兵們聽到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攻城會如此驚嚇?1.提取訊息
(因為孔明身邊沒有可迎敵的大將,只有一些文官在身旁,城中軍力已經分派一半前往搬運糧草,僅剩二千五百名士兵。)
2.面對敵我懸殊的人數差異,孔明採取哪些行動來應對?根據課文說一說孔明做了哪些安排?1.提取訊息
(孔明下令將所有旗幟藏好,各人堅守崗位,不得隨意走動或高聲喧譁,如果有違抗軍令者,立即處死。接著他把四座城門全都打開,讓士兵扮作百姓,清掃街道,魏軍到時,絕不可任意行動。最後孔明氣定神閒的在城門上的樓臺薰香、彈琴。)
3.將城門大開是非常冒險的事,孔明為何敢下令將城門大開,使用「空城計」呢?2.推論訊息
(因為如果正面迎敵,孔明他們是不可能會獲勝,因此他決定使用險招「空城計」。他知道這樣違反自己平時用兵的謹慎習慣,反而會使司馬懿起疑,懷疑有詐。)
4.在空城計一文中,可以知道孔明和司馬懿交戰多回,非常了解彼此的個性,作者使用哪些敘述來表示他們對彼此個性的描述?4.比較評估
(作者利用兩人的對話來表示,例如:①孔明回答:「司馬懿猜測我平生行事謹慎,絕不輕易冒險,看到城門大開,以為城內必有伏兵,所以就迅速退兵。」②司馬懿回答:「諸葛亮平生謹慎,絕不輕易冒險。如今城門大開,一定有埋伏。我軍如果進攻,必定中計,你們怎麼會知道其中的理由?還是趕緊撤退吧!」。)
5.司馬懿在落入孔明「空城計」的過程中,他的想法和行動產生了什麼變化?3.詮釋整合
(一開始對先鋒回傳的訊息感到懷疑,不敢置信,決定自己一探究竟。待親自看到孔明氣定神閒的樣子,反而擔心有埋伏,認為其中必定有詐,於是決定撤兵。)
6.讀完本課後,你認為「空城計」的勝敗關鍵是什麼?請說一說你的理由。3.詮釋整合
(例如:我認為勝敗的關鍵是孔明冷靜沉著的態度及他對敵人非常了解。在面對十五萬大軍壓境,孔明要先能穩定軍心,並且讓士兵們信任他的安排。他自己也要非常鎮定的在城樓上彈琴,不讓琴聲透露半點焦慮。孔明一方面以語言及自己的沉著安定軍心同時對士兵發出嚴格軍法—違抗軍令的人,立即處死。再加上他了解司馬懿的個性,知道他多疑的性格,因此「空城」才能成功壓制住十五萬大軍。)
7.如果你是孔明,你會使用「空城計」嗎?請根據課文,各說出會和不會的理由。3.詮釋整合
(例如:會,因為兵力懸殊太大,不能正面硬戰,只能用此險招了。/不會,因為風險太大,萬一司馬懿進攻,將毫無招架之力。)
⒈撰ㄓㄨㄢˋ:撰寫、撰文
選ㄒㄩㄢˇ:選擇、當選
⒉幟ㄓˋ:旗幟、標幟
織ㄓ:織布、紡織
識ㄕˋ:認識、識相
職ㄓˊ:職業、職責
熾ㄔˋ:熾烈、熾熱
⒊欄ㄌㄢˊ:欄杆、專欄
攔ㄌㄢˊ:攔阻、攔截
⒋杆ㄍㄢ:欄杆、旗杆
竿ㄍㄢ:竹竿、釣竿
⒌鋒ㄈㄥ:前鋒、刀鋒
峰ㄈㄥ:登峰、高峰
蜂ㄈㄥ:蜜蜂、一窩蜂
烽ㄈㄥ:烽火、烽煙
⒍麈ㄓㄨˇ:麈尾、玉麈
塵ㄔㄣˊ:塵埃、一塵不染
⒎撤ㄔㄜˋ:撤離、撤職
徹ㄔㄜˋ:貫徹、徹查
澈ㄔㄜˋ:清澈、透澈
轍ㄔㄜˋ:覆轍、南轅北轍
ㄓㄜˊ:沒轍、跑轍(比喻人講話離了主題)
⒏諸ㄓㄨ:諸君、反求諸己
緒ㄒㄩˋ:頭緒、情緒
⒐埋ㄇㄞˊ:埋伏、埋沒
ㄇㄢˊ:埋怨、埋冤
⒑丞ㄔㄥˊ:丞相、府丞
承ㄔㄥˊ:承認、承擔
拯ㄓㄥˇ:拯救、拯溺
1.撰寫:寫作、著述。
例句 他收集許多資料,準備撰寫論文。
2.虛構:憑空捏造想像。
例句 科幻小說中的情節通常都是由作者虛構出來的。
3.司馬懿:字仲達,三國 魏人。屢次出兵與蜀相諸葛亮相抗。
4.糧草:古代軍中人、馬所吃的糧食與草料。
例句 敵軍受我方長期圍困,糧草已盡,只好開城投降。
5.魏:朝代名。在本課是指三國之一。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與蜀、吳並稱三國。
6.旗幟:旗有標幟的功用,所以泛稱旌旗為「旗幟」。
例句 園遊會場上飄著許多畫有動物圖案的旗幟。
7.喧譁:大聲說話、叫喊、笑鬧。
例句 在圖書館內應保持安靜,不可大聲喧譁。
8.書僮:舊時在富人家中侍候主人或其弟子讀書,兼做雜役的未成年僮僕。
9.欄杆:竹木或金屬條編成的柵欄。
例句 池塘的四周用欄杆圍著,以防止遊客不小心跌落。
10.先鋒:戰時率先和敵人交戰的人員或部隊。
例句 我方先鋒部隊驍勇善戰,直搗敵人巢穴。
11.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後泛指一般的劍。
例句 這是一把古代有名的寶劍,價值連城。
12.麈尾: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塵,可用來驅趕蚊蠅。
13.撤退:放棄陣地或撤離占領地區。
例句 由於前線告急,指揮官斷然下令全軍撤退,固守基地。
14.諸葛亮:人名,字孔明,三國 蜀漢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劉備死後,輔助後主劉禪,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
15.埋伏:暗中躲藏著,等敵人到來後再起而攻擊。
例句 警察已四面埋伏,而歹徒尚未察覺。
16.丞相:古代輔佐天子處理國事的最高行政官員。多由一人擔任,有時亦由二人或多人共同掌政。
例句 唐太宗任用房玄齡、杜如晦來擔任丞相,因此締造了清明的政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