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的數學
劉漢初
古時候,有一個喜歡和猴子做朋友的人。他看得懂猴子的表情,更有趣的是,猴子居然也聽得懂他的話。因為這樣,大家叫他「猴爺」,漸漸的,他的本名就沒有人知道了。
猴爺家養了一大群猴子,每天都要吃掉很多食物,猴爺要家人節衣縮食,省下錢來飼養猴子。他雖然很有愛心,但是花費太高,過了一陣子,還是養不起,只好去跟猴子商量。
猴爺說:「各位,真的很抱歉,我現在變窮了,不能再讓你們大吃大喝。這樣吧,我早上給你們三桶果子,晚上給四桶,大家看這樣好不好呢?」
猴子聽了都很憤怒,一隻隻跳起來亂抓亂叫。猴爺一看情況不妙,想了一想,就說:「好吧,好吧,我多加一點點,早飯送四桶,晚飯送三桶,這樣可以嗎?」
猴子聽到早飯從三桶增加成四桶,都十分滿意,慢慢的就不再胡鬧。猴爺摸摸鼻子,輕手輕腳的走開了。
1「猴爺」這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提取訊息
(因為他喜歡和猴子做朋友,能看懂猴子的表情,猴子也聽得懂他的話。)
2 猴爺飼養猴子,遇到了什麼困難?推論訊息
(他養了一大群猴子,花費太高,負擔不起。)
3 猴爺對猴子提出兩種供給飼料的方式有何異同?詮釋整合
(參考答案:相同││總數一樣;相異││早晚的數量不同。)
4 從猴子的角度來看,你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比較評估
(兒童自由回答。例如:我們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整體,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益而沒有考慮到後果或沒有顧全大局。)
5 從猴爺的角度來看,你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比較評估
(兒童自由回答。例如:說話的技巧很重要,遇到事情要懂得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