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待價而沽

 

  「待價而沽」原作「善賈而沽」,出自於論語,原本的解釋是等待較好的價錢才賣出,後比喻人具備才能,等待為世所用的機會。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到各國去遊說他以禮治國的政治主張,他不只希望自己的理念能為人所用,更希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可是,那個時候的大國都忙著稱霸,只想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小國則面臨被併吞的危險,期望能透過尚武練兵而由弱變強。因此,各國國君對他敬而遠之,尊敬他卻不願意重用他,使得孔子空有滿腹才華卻無處施展。

  子貢孔子眾多弟子之一,春秋 衛國人,十七歲時就拜孔子為師,為人謙遜好學,深得儒學真諦和精髓,並且口才極佳,積極宣揚孔子的思想學說,是個聞名天下的賢士。在周遊列國期間,孔子的學識與人格魅力受到許多國君的稱讚,卻沒有因此擔任一官半職,當時許多人感到疑惑不解,就紛紛猜測,或許孔子根本就不願意當官。子貢想了解孔子在亂世中進退的原則,於是他以「美玉」比喻君子的才德來向孔子請教,子貢說:「這裡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木匣子裡,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這裡的「收藏在木匣子裡」比喻君子避世退隱,做一個不聞天下事的人,而「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比喻君子入朝當官,暗示孔子應當入朝當官才對。孔子一聽就明白子貢話中所指,表明自己確實有意當官,但必須等待識貨且願意出高價的人。因此,孔子毫不遲疑的回答:「賣掉吧!賣掉吧!我也正在等著識貨的人呢!」在這段師生對答中,孔子說明周遊列國,以宣傳禮治天下為己任,是期待有國君能接受他的理念;另一方面,孔子也期待得到賞識,他隨時準備把自己推上治國之位,依靠政權的力量去推行禮,只是目前仍等待適當的時機和理想的職位。

  孔子為了尋找願意出高價的人,整整花費了十三年周遊列國,經歷過許多猶豫與徬徨,也遭遇過許多挫折與委屈,感受到人情冷暖,但始終沒有任何一個國君願意推行他的政治主張,直到六十八歲那年才放棄希望,返回故鄉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繼續從事教育。

 

閱讀測驗--091506待價而沽看完文章後點點這裡做個測驗吧

 

閱讀測驗--091506待價而沽回成語列表

 

閱讀測驗--091506待價而沽回六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