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
春秋時代,楚平王無道,寵信奸臣費無極,荒廢國政,時太子建居於城父(地名)平王又信讒言,疑太子謀反,乃召太傅伍奢烤問。伍奢說:「大王納太子妃充實後宮,已經違背人道,又疑太子謀叛,難道大王竟信讒賊之言,而疏父子之信乎?」平王既慚且怒,就把伍奢囚禁監牢。
費無極趁機進讒:「伍奢有兩個兒子,一名伍尚,一名伍員,皆人中之傑,他們聽到父親被囚,必投奔吳國,為大王心腹之患。不如使伍奢函召二子來都,那時斬盡殺絕,豈不免除後患?」平王大喜,即命伍奢作書召子。
平王遣使者至城父,以書示伍尚:「大王誤信人言,囚繫尊翁,得群臣保奏,謂君家三世忠良,宜即開釋,大王內慚過聽,即拜尊翁為相國,請即上道面君以慰尊翁之望。」伍尚不疑有他。
伍員,字子胥,有經文緯武之才,扛鼎拔山之勇,他反覆拜讀父書,覺得其中頗多疑問,曰:「平王因我等在外,不敢加害我父,誘我二人前往,一併誅之,絕我報復,兄如信以為真,則大謬矣。」
伍尚仍然至都城,果與老父伍奢並戮於市。伍員則逃至吳國,佐公子姬光,取得吳國王位,是為吳王闔閭。
伍員在吳,聽到楚平王已死,不能親手刃及其身,以報父兄之仇,日夜於吳王前請命伐楚。吳王准之,陷楚都郢城,楚昭王出奔,伍員遂掘平王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
伍員的老友申包胥,聽到伍員對楚平王掘墓鞭屍,不禁憤懣,遣人對伍員說:「你雖然要為父兄報仇,但平王已死,也就應該算了,而你竟掘開他的墳墓,鞭屍三百,未免有點過分?」
伍員對來使說:「請你回覆申包胥,我是日暮而途窮 故倒行而逆施。」
今人便以任性而為,做不應該做的事為「倒行逆施」。
倒行逆施
ㄉㄠˋ ㄒㄧㄥˊ ㄋㄧˋ ㄕ
漢語拼音
dào xíng nì shī
釋義
不按照情理行事。#語本《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後用「倒行逆施」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
近義:
逆理違天,胡作非為,逆理違天,悖禮犯義
反義:
順天應人
一、
語義說明 比喻不按照情理行事。
使用類別 用在「不循情理」的表述上。
例 句
01 他受到長官的器重,前途看好,卻倒行逆施,避俗隱居起來。
02 這件工程能夠完成,大家都認為局長當居首功,想不到他卻倒行逆施,宣布退休。
二、
語義說明 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為。
使用類別 用在「蠻橫胡為」的表述上。
例 句
01 為政者若是倒行逆施,必將受到人民唾棄。
02 他在任時的倒行逆施,導致他今日的失敗。
03 他平日倒行逆施,作惡多端,一定會遭到報應。
04 自作孽不可活,像這般倒行逆施的惡徒,必遭法律制裁。
05 古代凡是橫征暴斂、倒行逆施的昏君,終究是要被推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