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拆橋
春秋戰國時,鄭莊公病情危篤,他跟大臣祭足商議,想立次子子突繼位。祭足以為廢長立幼是不對的,子忽是長子,應立子忽。莊公無奈,便應允了。但他想,這麼一來,子突將來一定要起來奪位的,於是便叫人把子突送到宋國去。
不久莊公死了,子忽(鄭昭公)繼位,便派祭足去各國宣揚。祭足到了宋國,宋莊公竟把他扣留起來,祭足說:「我犯了什麼罪?」宋莊公說:「你先別急,等一下我再慢慢的告訴你吧!」
到晚上,宋莊公派太宰華督來看他,編了一個事實說:「子突要求我國派兵保護他回去,因此,我們主公要你把子忽廢了,立子突為國君。」華督警告他說:「要是你不答應,宋莊公會先殺了你,然後派大將南宮護送子突打進鄭國去,好漢不吃眼前虧,你還是依了吧!」沒奈何,祭足只好應允。
可是宋莊公卻暗地裡對子突說:「你們新君打發使臣來,託我殺了你,用三城成作酬勞,但我不願這麼做。」子突說:「我的性命在你手上,你給我出個主意,我回報給你的將不只是三座城,宋莊公暗地裡分別和子突、祭足都說好了,才讓他們兩人見面。
於是宋莊公便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話,說自己是如何的悲天憫人,這回又是怎樣的幫助子突回國。最後還叫子突先說明回報些什麼給他,省得將來反悔呀!他說他不願多取什麼,只要子突送三座城、一百對白壁、一萬兩黃金,另外每年兩萬擔穀子就行了。子突急於回國,便一口答應下來,還簽下一個憑據,宋莊公達到了目的,便放走了祭足和子突。
祭足回到鄭國,便把宋莊公要派兵打來,另立子突的事告訴大臣們。大臣們都驚了,便同意立子突。祭足將這種情形告訴子忽,子忽見大勢如此,便逃到衛國躲起來。
子突(鄭厲公)即位,宋莊公派人去道賀,還叫他履行諾言,可是,鄭國是一個小國,送這麼多的東西給人家,實在是做不到的,並且老百姓也不會同意的,結果只送了一點糧食去,宋莊公見了,自然是氣煞了。
子突還想請魯桓公去說情,不料宋莊公卻激怒了魯桓公。魯桓公便跟子突一起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捱了一頓揍,心有不甘,便派人請齊憘公出兵,宋國的使臣說:「鄭國子突忘恩負義,過河拆橋,我們的主公真後悔當初送他回去了。」
公司向來待他不薄,沒想到他竟然「過河拆橋」,真是忘恩負義的人。
他待你不薄,你怎麼可以一得意就「過河拆橋」?
過河拆橋
ㄍㄨㄛˋ ㄏㄜˊ ㄔㄞ ㄑㄧㄠˊ
漢語拼音
guò hé chāi qiáo
釋義
渡過了河就把橋拆掉。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語出《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
例 句
01 這種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人,不必理他!
02 你幫這種自私的人,得小心他會過河拆橋。
03 這種過河拆橋的人,下次誰還敢幫他的忙?
04 受人之恩,須永誌於心,千萬不可以過河拆橋。
05 政治講現實,用不著你的時候,當然過河拆橋。
06 他曾經雪中送炭幫過我們,我們怎可為一己之私過河拆橋?
07 想不到他在我最需要幫忙的時候過河拆橋,讓我栽了大跟頭。
08 他也不想想你曾幫過多大的忙,今天竟然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
近義: 忘恩負義,兔死狗烹,卸磨殺驢,鳥盡弓藏
反義: 投桃報李,沒齒不忘,結草銜環,感恩圖報,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