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
你曾被淋成落湯雞嗎?當大雨突如其來的落下, 如果忘記準備雨具,恐怕會被雨淋得溼答答。不過, 假如可以找到遮風躲雨的地方,那就不一樣了!在臺灣,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安身之地」 || 騎樓。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臺灣有許多房子,從側面看,好像少了一塊。屋頂或二樓突出的部分,像騎在一樓的背上,而下方的廊道就叫作「騎樓」。從正面看,它就像張著一張大嘴,大到可以吞下許多人。有些騎樓還會有不同造型的兩根門牙--柱子,撐起它的嘴巴,十分有趣。
在臺灣,我們還能發現一些別具特色的騎樓。旗山老街的拱門騎樓,就和常見的磚造騎樓不 同,它是由砂岩堆砌而成,保留了石頭原來的顏色,十分特別。臺北土銀展示館的騎樓,是由巨 大石柱撐起的廊道,西洋風格的建築,讓人好像來到不同的時空。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萬華還有座老社區,這裡的房子竟然連二樓都有騎樓呢!
臺灣的騎樓因多雨氣候而生,不僅為人們擋下大雨,也遮住了烈陽,更給了商店展示商品、行人自在逛街的空間,是許多外國朋友難忘的臺灣特色。
第一段 在臺灣,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騎樓躲雨。
1.課文中提到,「在臺灣很容易可以找到『安身之地』」,這裡提到的「安身之地」,指的是什麼?(臺灣常見的建築設計||騎樓。)
2.課文第一段的敘述,最主要的重點是什麼?(炎熱多雨的臺灣常見的建築設計—騎樓,可以提供行人遮風躲雨。)
3.在我們居住的地方,也容易下雨嗎?生活周遭的建築物是否也常見到騎樓呢?(我的家鄉在南部,在夏天的時候常有午後雷陣雨,在市中心逛街時,可以在騎樓下遮陽避雨,但在農村鄉間,幾乎是獨棟的房子,反而較常見到的是屋簷呢!)答案僅供參考
第二段 臺灣有許多房子,屋頂或二樓突出的部分,就像騎在一樓的背上,下方的廊道就叫作騎樓。
1.作者如何形容有騎樓的房子?(從側面看,好像少了一塊。二樓突出的部分,就像騎在一樓的背上。從正面看,像張著一張大嘴,有些還會有兩根門牙撐起嘴巴,十分有趣。)
2.「不同造型的門牙」指的是什麼?(柱子。)
3.什麼是「騎樓」?(二樓突出像騎在一樓背上,下方的廊道就是「騎樓」。)
第三段 臺灣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騎樓,如拱門騎樓、西洋風格廊道、二樓騎樓。
‧ 臺灣各地的騎樓有哪些不同的特色呢?(臺灣各地的騎樓別具特色,旗山老街的騎樓是拱門設計,由砂岩堆砌而成。臺北土 銀展示館的騎樓是由巨大石柱撐起的廊道,建築具西洋風格。萬華老社區的房子竟然連二樓都有騎樓。)
註:提醒學生,也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整理答案。
/ 第四段 騎樓因多雨氣候而生,是讓外國人難忘的臺灣特色。
1.臺灣的建築物為什麼常會出現騎樓的設計?(因為臺灣多雨炎熱,騎樓就是因應這樣的氣候而形成的設計建築。)
2.除了遮陽避雨,因應氣候而成的騎樓還有哪些功能?(讓商店展示商品、行人自在逛街。)
3.為什麼文章裡要說「騎樓是讓許多外國朋友難忘的臺灣特色」呢?(騎樓是因應臺灣炎熱多雨的氣候而成的建築特色,許多外國朋友也許來自下雪的北方國家、乾燥的沙漠地帶或鮮少下雨的地區,他們在自己的家鄉極少機會遇到多雨的氣候,自然也就沒有見過騎樓的構造,騎樓因而形成深刻的臺灣印象。)
全文提問
1.你覺得建築和人類的關係如何?從文章的哪裡可以看出來?(建築和人類的關係緊密,提供我們日常生活之用,亦展現出人類的智慧與經驗。從第三段的描述可以看出,即便同樣是騎樓,卻因為使用的材料、建築設計的不同而呈現外觀差異,而這些差異也影響了我們對這些騎樓的印象,像是萬華
華 江整建住宅二樓的騎樓,連接著天橋,聽說,以前還常常看見居民在此晒棉被,形成了奇特的景觀。這些不同地方的特色騎樓,其實,都和人們的「生活」產生重要的連結。)答案僅供參考
2.你認為這篇文章的標題適不適合?請說明你的理由。(適合。文章以騎樓為例子,提到建築物的外形特色和功能關係密切,且互相影響,因此突顯以騎樓命名的重要性。/不適合。本文除了介紹騎樓,還舉例不同的特色騎樓,標題可以有點想像或更為明確,例如:張著大嘴的建築、生活中的騎樓……。)答案僅供參考
3.除了騎樓,你認為臺灣還有哪些特別的建築物值得介紹給外國朋友認識呢?(臺灣原住民的石板屋,運用當地石材 — 板岩、頁岩建造而成,昔日有防禦功能,且石頭能蓄熱而達到冬暖夏涼之效果。過去軍眷住宅 — 眷村,保留完整的日式宿舍外觀與格局,現以文創、觀光為發展重點予以保存。民間廟宇材質以木、磚、土、石為主,而建築結構偏愛使用木頭,多有石雕、木雕、剪粘、彩繪等裝飾。臺灣沿海地區建築多向陽背風、棋盤式配置,多風少雨的澎湖,過去民居較常見者,為就地取材硓以堆砌承重牆。)答案僅供參考
課文大意:在臺灣,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騎樓躲雨。有些房子,屋頂或二樓突出的部分,就像騎在一樓的背上,下方的廊道就叫作騎樓。除了常見的騎樓外,臺灣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騎樓。騎樓因多雨氣候而生,是讓外國人難忘的臺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