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海底古城
資料提供:謝新曦
澎湖,這個位於臺灣海峽的群島縣市,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臺灣通史有這樣的紀錄:「澎湖 虎井嶼之東南,有沉城焉。天空浪靜,望之在目。」的確,當天氣晴朗的退潮時刻,從虎井海岸往海底觀看,真的可以看見類似城牆的建築,映著海水浮浮沉沉,若隱若現。但是,真的有傳說中的海底城堡嗎?
除了臺灣通史,澎湖的地方文獻以及當地文人的詩詞,都有關於海底沉城的紀錄。於是,民國六十五年,當時的縣長請來經驗豐富的潛水專家謝新曦先生,潛到海底一探究竟。因為鄰近沉城的虎井嶼是個軍事重地,一般人員、船隻都無法靠近,謝先生每次潛入水底,都必須經過正式的申請。搜尋的進度緩慢,直到民國七十一年,才第一次發現海底有一片長長的石牆,疑似是遺跡的位置。消息曝光之後,不但引起臺灣學者的興趣,也引起國際考古學家的高度關注。
離臺灣很近的日本,對海底古城的興趣濃厚,但是,當時澎湖海域仍然屬於軍事管制區,不開放媒體採訪、報導。直到民國八十五年,日本 朝日新聞等媒體才獲得核准,一群人浩浩蕩蕩的來到澎湖。
來自日本的專家拍下了許多珍貴的紀錄片,雖然沒有解開海底沉城之謎,但真實的影像卻吸引更多國外考古學家的目光。民國九十年,英國古文明探索專家葛瑞姆帶領專業團隊前來探勘。當他們潛進海底,發現了兩座龐大的建築物,只不過探索專家發現的「牆」,不是文獻中的「紅磚城址」,而是長長的、布滿珊瑚礁的海底岩脈。這兩座岩脈,一座是南北走向,另一座是東西走向,兩座彼此交錯,綿延了六、七十公尺。
這是大自然的傑作,還是傳說中的古城?葛瑞姆的團隊小心翼翼的把岩脈表面的珊瑚礁輕輕敲掉,大家屏氣凝神,靜待結果。當他們看到珊瑚礁底下,竟然是平整的牆面,岩脈的接縫筆直整齊,忍不住發出驚嘆!是誰建了這座古城?它為什麼會沉入海底?它原本是什麼模樣?
葛瑞姆對海底的發現,大膽假設這是人為的產物,因為兩道正東西向和正南北向的建築成十字形,彷彿是參照著星象座標完成的。他甚至說,這可能是人類失落的文明,至少有六千年,是和埃及金字塔、馬雅古文明同一時期的遺址。葛瑞姆發表看法之後,國外媒體蜂擁而至,包括日本、中國大陸、探索頻道都前來採訪報導,一時間,寧靜的澎湖成為舉世矚目(成語故事)的焦點。
雖然,有許多專業的團隊出動,但神祕的海底沉城並沒有向世人揭露所有的祕密。專家發現石牆北端,有個圓形結構的疊石區,這是石階嗎?還是某一群人曾經聚集的廣場?專家一次又一次的探勘,還是無法找到確定的答案。讓人遺憾的是,古老的石牆並不會永遠等在那裡,隨著時間的流逝,海水不斷的沖擊,這些石牆逐漸毀壞倒塌,終有那麼一天,人們會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虎井沉城」之謎,會不會真的就這麼石沉大海,成為無法解釋的「失落的古文明」呢?
「虎井沉城」的探勘,喚起大家對古蹟的重視,那些無法複製的歷史遺跡,難以解釋的遠古文化,都是人類珍貴的文明記憶。對於這些歷史古蹟,我們應該充滿感謝,應該更加珍惜。
1.澎湖:縣名。位於臺灣與福建省之間,地處臺灣海峽中。全縣由大小九十座島嶼組成,其中以澎湖島面積最大,群島總面積約為一百二十七平方公里,是臺灣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一縣。本縣位於北回歸線上,雨少風強,農業不盛,漁產豐富,軍事地位尤為重要。
2.曝光:本課指隱密的事物被揭露。
例句這件事情一曝光,記者聞訊,紛紛趕去採訪。
3.媒體:傳播資料訊息的工具。如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等。
例句他擅於利用新聞媒體為自己增加知名度。
4.核准:審定後批准。多用於公文。
例句他的房屋貸款案已經核准了,近日內就可到銀行辦理手續。
5.謎:令人難以明白、理解的事理。
例句宇宙的神祕奧妙,對人類來說仍是個謎。
6.探勘:利用各種方法,搜尋勘驗能源、礦產、路線或未被發掘的各種地理現象。
例句政府派遣專家四處探勘石油,開發新能源。
7.紅磚:紅色的磚頭。
例句我老家的房子,是用一塊塊的紅磚砌成的。
8.址:地點、處所。
9.珊瑚礁:由造礁珊瑚和石灰質生物遺骸所構成的礁石。一般多形成於熱帶及副熱帶的陸地邊緣水域。
例句澳洲的大堡礁是有名的珊瑚礁海域,更是喜愛潛水者的樂園。
10.傑作:優秀而特出的作品。
例句這棟建築物是他從業以來精心設計的得意傑作。
11.包括:包含、涵蓋。
例句這本旅遊手冊,介紹的內容大致包括交通、食宿、觀光定點等。
12.探索頻道:電視節目名。主要播放流行科學、嶄新科技和歷史考古的紀錄片。
13.舉世矚目:指吸引全世界人的注意力。
例句他出道不久就成為舉世矚目的明星。
14.焦點:比喻注意力的集中點。
例句她一出現在會場,馬上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15.揭露:顯露,揭示。
例句這位立法委員揭露了一樁弊案。
16.倒塌:傾倒、塌下來。
例句前幾天發生大地震,天搖地動,使得好幾棟房屋倒塌了。
17.喚起:本指喚醒叫起,後引申為使之覺醒奮起。
例句他為了挽救瀕臨絕種的動物東奔西跑,到處演說,希望喚起各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