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見睫
戰國時,越王無疆當國,他想與當時的其他國家爭霸,就對外使用武力,準備北面向齊國用兵,西面對楚國侵略。
齊威王知道越國要向齊國進攻,就派了個說客向越王說:「現在越國不去攻打楚國,大既不能稱王,小也不能稱霸。我想越國之所以不去攻打楚國,為的是得不到晉國的支持。」
越王說:「我對晉國的希望是維持中立,不想和他們兩軍對壘起來,難道晉國還會來攻奪我的城池嗎?」接著他又分析了當時各國的軍事情況後,對晉國的不趁時機去掠取楚國的土地,認為十分失算。
齊國使者聽了越王這番見解後,說:我覺得越國沒有亡國倒真是件僥倖的事,大王你看得多麼膚淺!我一點也不重視那種運用智慧像使用眼睛的做法,眼睛雖然能看清楚細微的毛,卻看不見自己眼瞼(眼皮)上的睫毛。」
「現在,你只看見晉國的失策,卻看不見越國本身的錯誤,只期待晉國去瓜分楚國,又不能和他聯合,怎麼能夠全憑希望呢?大王不如現在出兵去攻打隨個,先奪長沙一帶產米區(楚國在今湖南、湖北地方〉,那麼就可以建立王霸的塞礎了。」越王被齊國的說客打動了,便放鬆齊國平而移兵攻楚。
這段故事載於史記越世家,後來的人,便將齊國使者所說的話引申為「目不見睫」一句成語自己的缺點。,用來比喻一個人不能看見睫,即眼瞼上下緣所生的細毛,眼瞼閉合時會互相交叉來保護眼睛因眼睛。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故將這話用比喻不能發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目不見睫
ㄇㄨˋ ㄅㄨˊ ㄐㄧㄢˋ ㄐㄧㄝˊ
釋義
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語本《韓非子.喻老》。後亦用「目不見睫」比喻人無自知之明,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
例 句
01 這件事的問題就在你自己身上,不要再目不見睫了!
02 一個人若是目不見睫,不知自我檢討,是難以成長的。
03 你只知道指責別人,卻目不見睫,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04 我們經常犯下目不見睫的錯誤,因為察人容易,察己較難。
05 能夠認識自己,才能有充實圓滿的人生, 然而卻有很多人目不見睫,無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