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忍辱負重
「忍辱負重」的成語出自三國志。內容敘述三國時代,蜀、吳兩國交戰,吳國的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帶領大軍作戰。但是陸遜手下的老將認為陸遜不過是個書生,毫無戰功<1>可言,所以不服他的領導。於是陸遜召集眾將,嚴正的對他們說:「我原本是個書生,是主公賞識我能忍受屈辱、承擔重任的長處,所以賦予我重任。你們也應盡自己的職責,千萬不可鬆懈。從今以後,如果有人不聽號令,將以軍法處置,絕不寬容!」
後來陸遜用計擊敗劉備的軍隊,取得勝利。眾將官見識到他的機智謀略,才對他心服口服。後來「忍辱負重」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忍受屈辱怨謗<2>而承擔重任。
【注釋】
<1>戰功:作戰時所立下的功績。
<2>怨謗:埋怨誹謗。
忍辱負重
注音
ㄖㄣˇ ㄖㄨˋ ㄈㄨˋ ㄓㄨㄥˋ
釋義
忍受屈辱怨謗而承擔重任。語出《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
忍受屈辱怨謗而承擔重任。 |
|
使用類別 |
用在「意志堅定」的表述上。 |
|
例 句 |
01 |
當年句踐為了復國,忍辱負重,歷盡艱辛。 |
02 |
如果這是任務所需,我願意忍辱負重,勉力而為。 |
|
03 |
你肩膀上責任越重,就要越能忍辱負重,才可能完成大業。 |
|
04 |
戰爭時,往往有許多無名英雄忍辱負重,做著反間的工作。 |
|
05 |
為了破案,他背著叛徒的罪名,忍辱負重,擔任臥底的工作。 |
|
06 |
公司經營失敗後,他忍辱負重,多方奔波,希望能捲土重來。 |
|
07 |
沒有他這種捨身忘我、忍辱負重的精神,就沒有今天我們的成功。 |
辨識
近義:含垢忍辱,忍氣吞聲,臥薪嘗膽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