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公民的社會參與
03社會文化中的多元尊重
02文化不平等如何形成?
某部戲劇作品中,女主角回憶民國六十年代求學時曾對家人說:「說國語比較高級啊!」因而引發與家人間的矛盾衝突。為何過去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我們可以從文化位階及其影響來討論。
文化位階產生不平等現象
文化本應沒有高低優劣或進步落後之分,但現實中常因文 化位階的存在而產生文化不平等的現象。文化之間因相互接觸產生比較及排序,導致文化有高/低、優雅/粗俗、進步/落後之分,即是「文化位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群體的文化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會因為長期對特定文化的刻板印 象、資源分配不均,加上大眾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而產生強勢與弱勢文化之分。
以語言為例,臺灣不同族群皆有各自的母語,這些母語應該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但過去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以及國 民政府時期「國語運動」政策下,許多母語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被禁止在公共場合使用,產生不平等的現象(3-3-5、3-3-6)。
文化不平等的負面影響
由於文化位階與政策的強化,許多族群的語言 發展受到限制,並被迫接受強勢文化的內容,不利文化傳承。例如:前述的政策實行後,造成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的母語等,如今都面臨傳承的困難。
此外,受到強勢文化的影響,弱勢文化為擺脫其局勢,可能會反抗而產生衝突(3-3-7);也可能透過認同強勢文化或否認自身所屬的群體與文化,來取得強勢文化的認可(3-3-8)。例如:社會存在著對新住民配偶的偏見,造成有些新住民子女必須隱藏其身分,或透過其他成就消弭雜音的不公平現象。
文化位階否定了不同群體的生活經驗與生命歷程,導致部分性別、族群、身心障礙者面臨不利的處境,貶抑其群體尊嚴(3-3-9),不利多元文化的發展。
選擇第一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