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2台灣的歷史下

01日治時期的統治

  甲午戰爭後,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各地抗日事件不斷爆發,總督府透過高壓與懷柔並重的手段,穩定在臺秩序。

  總督府為鞏固殖民政權,一方面建立起總督專制體制;另一方面利用警察與保甲,嚴密控制臺灣社會,引起臺灣人民的不滿。此外,因應戰爭的特殊情勢,總督府更推動皇民化運動,希望將臺灣人民改造為效忠天皇的子民

01殖民統治體制的建立

 

  西元1894年,中 日因朝鮮問題爆發甲午戰爭。次年,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臺灣官紳倡組「臺灣民主國」(2-1-1),推舉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義軍統領、劉永福為大將軍,共同抗拒日本接收臺灣,後因兵力、武器不如日本,領導者先後離開臺灣,臺灣民主國瓦解,日本展開在臺五十年的殖民統治(2-1-2)

  殖民統治的特色

1.總督專制體制

  日本統治臺灣之初,將臺灣視為有別於日本內地的特殊地區,設立臺灣總督府作為統治機構(2-1-3),臺灣總督成為地方最高行政首長。日本國會更頒布「法律第六十三號」,簡稱「六三法」,授權臺灣總督可公布等同法律效力的命令。臺灣總督因為擁有行政、立法及指揮軍隊等大權,形成總督專制體制。

2.警察、保甲與地方控制

  總督府為加強地方控制,穩定社會秩序,實行警察制度,在各地廣設派出所。警察在地方行政扮演重要角色,協助宣達政令,無所不管,臺灣民眾甚為畏懼,稱之為「大人」(2-1-4)

  總督府在臺實行保甲制度,配合警察維護治安、推動政務,嚴密監控臺灣社會(2-1-5)。另外,總督府將保甲中的青壯年男子組成壯丁團,協助救災與地方事務。

  總督府透過警察與保甲制度的相互配合,建立在臺堅實的統治基礎。

 

  日本治臺三階段

  日本在臺的統治策略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1-6)

1.無方針主義時期(西元18951919)

  日治初期,總督府依據臺灣實際情況來制訂政策,此即「無方針主義」。日本政府一方面尊重臺人原有的風俗習慣,拉攏人心;另一方面由武官擔任總督鎮壓抗日行動。漢人的武裝抗日,以余清芳領導的西來庵事件規模最大、死傷最慘重。之後,漢人轉以非武裝的政治、社會運動來爭取權益。

2.內地延長主義時期(西元19191937)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知識分子受到「民族自決」思潮影響,開始爭取臺人的政治權利。在此風潮下,日本政府改派文官總督統治,採取「內地延長主義」,強調臺灣是日本內地的一部分,標榜「日臺合一」,將日本本國的法律制度延用到臺灣。然而臺人在各方面,並未獲得與日人相同的待遇(2-1-7)

3.皇民化運動時期(西元19371945)

  日本政府積極對外擴張,改派武官擔任臺灣總督。隨著西元1937年中 日戰爭爆發,總督府為能充分動員人力與物資,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總督府要求臺人說國語(日語)、改日本姓名、參拜神社等(2-1-82-1-9),並鼓勵日式穿著與生活禮儀,希望將臺人改造成效忠日本天皇的子民,強化臺人對日本的認同感與愛國心。

  因應戰爭發展,總督府徵召臺人協助作戰 (2-1-102-1-11),也有臺籍婦女被迫充當「慰安婦」,成為戰火下的犧牲者。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選擇第一關 (25)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選擇第二關 (25)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選擇第三關 (25)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選擇第四關 (25)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選擇第五關 (25)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選擇第六關 (17)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回七下康軒社會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回社會目錄

0270202臺灣的歷史下01日治時期的統治01殖民統治體制回七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