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基本概念與台灣
06台灣的區域發展與差異
03台灣區域間有哪些差異
臺灣各區域經過長期發展後,在經濟、教育與醫療服務等面向,出現明顯的空間
差異(1-6-26∼1-6-29)。
本島與離島的差異
雖然金 馬地區的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並不低,但離島的各項生活機能和本 島比較,仍顯得相對不足,許多居民考慮到工作與兒童就學問題,逐漸移居本島。人口流失與交通不便,使離島經濟發展緩慢、公共建設相對落後。
本島內部的差異
1.東部與西部的差異:臺灣東部開發較西部晚,交通亦不如西部方便,公共設施與工商發展等相對落後,故高級中學以上學校數、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工商業家數低於西部地區。
2.城市與鄉村的差異:在經歷工業化、 都市化後,鄉村人口外流情形嚴重,擴大了城鄉發展差距,而加入WTO後,全球的低價農產品大量進入臺灣市場,鄉村發展更受到嚴峻考驗。目前鄉村地區居民收入、公共設施、工商就業機會普遍較城市少。例如:苗栗縣與 南投縣的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明顯低於臺北市,而兩縣各鄉鎮與臺北市的 工商業家數、醫療院所數相比,也普 遍較少。
隨著臺灣從農業社會逐漸轉型為工商業社會,各地區在不同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條件下,發展腳步不一。都會區經濟發達、生活便利,但卻出現房價與物價高、環境汙染、交通擁擠、人際關係疏離等問題。而鄉村、東部與離島地區雖經濟成長緩慢,公共設施相對不足,但環境清幽、人情味濃、生活悠閒。臺灣的區域發展雖有空間差異,卻各具特色,各有其生活樂趣。
選擇第一關 (25)
選擇第二關 (25)
選擇第三關 (25)
選擇第四關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