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
尸,是古代祭禮中一個代表神像端坐在神位上,而不須做任何動作的人。書經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光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尸,只是端坐在神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 根據記載,夏朝君王太康成天不理朝政,只知沉湎於享樂,以致於百姓都不再擁戴他。太康遊樂過度,已經到了不知節制的地步,甚至有一次在洛水(今河南省境內)田獵時,竟然一去就是百天,最後有窮國領袖后羿,因為百姓無法再忍受這樣的國君,將他阻絕在黃河而不得返國。
「素餐」則是出於詩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人於是用「素餐」來比喻那些無功而食祿的人。把「尸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於漢書,因為漢書朱雲傳裡:「今朝廷大臣,上不能框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完全與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所以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社團、商店的冗員,憑著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係,只知道每月按期領取薪金,每日吃喝閒坐,而不作任何工作,只是掛個名而已,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尸位素餐。」
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盡了自己的能力為團體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績可言。這種人能夠保有職位,並不是靠自己的本領,完全是藉著特殊關係,因此也可以說是「尸位素餐」。
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什麼本領,幸盟東主的照顧,得以解決生活,但自己「尸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疚。這樣說,又成為很得體的謙虛了。
少部分的公務人員「尸位素餐」,白白浪費國家公帑。
那些人個個都是「尸位素餐」,哪曾替公司做過什麼事?
尸位素餐
ㄕ ㄨㄟˋ ㄙㄨˋ ㄘㄢ
漢語拼音
shī wèi sù cān
釋義
「尸位」,空居職位而無所作為。語出《書經.五子之歌》。「素餐」,無功勞而空享俸祿。語出《詩經.魏風.伐檀》。「尸位素餐」指空居職位享受俸祿而不盡職守。
例 句
01 王經理為了提高公司的績效,裁撤了不少尸位素餐的冗員。
02 他身為指導員卻毫不關心團員們的學習情形,真是尸位素餐。
03 許多民眾都要求政府撤換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以提高施政效率。
04 老李自謙尸位素餐,深感慚愧,所以打算退休交棒給青年才俊去一展長才。
05 林主任不願讓人說他尸位素餐,所以從上任至今,都夙夜匪懈,戮力盡忠職守。
06 雖然大部分的官員每日都很認真負責,但也有少數害群之馬天天無所事事,尸位素餐。
近義:伴食中書
反義:克盡厥職,枵腹從公,宵衣旰食,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