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是瞻
根據左傳記載,魯襄公十四年時,晉國會同魯、齊、宋、鄭等國軍隊一同討伐秦國。
ˉˉ秦國看聯軍集中在涇水邊,於是派人在涇水上游下毒,因而毒死了不少聯軍士兵。鄭國軍隊的首領子蟜非常生氣,率先出兵和秦軍交戰,各國軍隊也跟著開打,但開戰好一段時間都攻不下來。這時,晉國中軍將領荀偃下令說:「我們等天一亮,雞一叫就出征,做好填井毀灶<1>的善後工作,然後跟著我的馬行動,我的馬頭朝向哪裡,你們就跟著哪個方向走。」
ˉˉ下軍的將領欒黶一向和荀偃處不來,聽了荀偃的話不服氣的說:「晉國從沒有人下這種命令,我偏要把馬頭向東回國。」欒黶說完把馬頭一調就走,他的部下也跟著撤兵。荀偃看到這種情況,很後悔下了這道命令,造成自家軍隊的分裂,心想這樣不但沒有辦法打勝仗,還有可能會敗北<2>,只好下令撤軍回國,結束了這場戰爭。
ˉˉ在荀偃的這道命令中,有「馬首是瞻」四個字,就是要晉軍跟著他的馬頭方向前進。後來「馬首是瞻」被用來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
【注釋】
<1>填井毀灶:「灶」是以磚土或石塊砌成,用來生火烹飪的設備。填井毀灶,而後進軍,以表示不勝不返的決心。
<2>敗北:比喻失敗。
馬首是瞻
ㄇㄚˇ ㄕㄡˇ ㄕˋ ㄓㄢ
釋義
瞻,看。「馬首是瞻」指士兵依據主將的馬頭來決定前進的方向,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語出《左傳.襄公十四年》。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
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 |
|
使用類別 |
用在「服從指引」的表述上。 |
|
例 句 |
01 |
這個企劃案是你提出,我們就以你馬首是瞻,全力配合。 |
02 |
在軍隊裡,士兵必須以長官的命令馬首是瞻,不能有所遲疑。 |
|
03 |
大家向來行事以他馬首是瞻,是因為他為人公正無私,又有才識。 |
|
04 |
你是大家推舉出來的組長,我們當然是以你馬首是瞻,任憑調度差遣。 |
|
05 |
他雖然沒選上理事長,但仍很有風度地表示會以新理事長馬首是瞻,繼續為工會效命。 |
辨識
近義:亦步亦趨,唯命是從,唯命是聽
反義:各行其是,馬首靡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