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
邯鄲是戰國時代趙國的都城,這裡的人走路雄赳赳、氣昂昂,顯得特別好看。
鄰近的燕國人很羨慕,想派人把這種走路的方法學回來。他們認為大人走路的姿勢已經固定了,不容易改變,就派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去。
於是,幾個大人帶著一批聰明的小孩子,到邯鄲學走路。
幾年之後,那些孩子回來了,燕國人卻都嚇一跳,那些孩子好像一隻隻的螃蟹,爬著回來。
「邯鄲人是這樣走路的嗎?」有人問。
「當然不是!」孩子們愁眉苦臉的說:「他們走路的樣子,我們學不來,而我們以前走路的樣子又忘記了,所以只好爬著回來。」
邯鄲學步
ㄏㄢˊ ㄉㄢ ㄒㄩㄝˊ ㄅㄨˋ
釋義
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語本《莊子.秋水》。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
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
|
使用類別 |
用在「模仿失當」的表述上。 |
|
例 句 |
01 |
引進新科技時,最忌諱硬生生地模仿,此種邯鄲學步,註定要失敗。 |
02 |
我們教育改革,在借鏡外國經驗時,可不能如邯鄲學步,生搬硬套。 |
|
03 |
用邯鄲學步的方式照單全收,不知取捨,最後會將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
|
04 |
公司經營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老是邯鄲學步,從別人那兒東搬西套,是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的。 |
|
05 |
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但應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盤硬套,否則猶如邯鄲學步,最後連自我都忘了。 |
|
06 |
張三的表演方式和李四完全不同,你硬要他去模仿李四,恐怕只會邯鄲學步,令他連自己獨特的詮釋工夫都無法表現出來。 |
辨識
近義:生搬硬套,東施效顰
「邯鄲學步」及「東施效顰」都有模仿他人不成的意思。
「邯鄲學步」側重於連原有的都喪失掉;「東施效顰」側重於招致反效果。
辨似例句
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但應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盤硬套,否則猶如邯鄲學步,最後連自我都忘了。
他以為把名畫拿來模仿,就會成為大家;但往往是東施效顰,徒惹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