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
曹丕和曹植,是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曹植生得非常聰明,十歲時候,便懂得寫作,而且寫得十分敏捷,因此深得曹操的寵愛。
曹操死後,曹丕奪取了漢家的天下,自立為帝,把國號改成魏,後人稱他為魏文帝。曹丕看到曹植文思敏捷,才華洋溢,早就心懷著妒忌,一直想藉故把他殺了。
一次,他勒令曹植須在踱行七步那樣短促的時間內,作好一首詩歌,否則,就要殺掉他。曹植一聽,便立刻作成一首詩,吟讀了出來。那首詩是這樣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詩的意思是說:拿豆子燒作湯羹,濾去豆渣剩下湯汁;鍋子底下生火的,是那乾枯了的豆莖;鍋子裡面正哭著的,是那被烹煮的豆粒;彼此都是同一個根上生出來的啊!何苦相煎的那般急迫呢!曹植因為受了曹丕的壓迫,感傷到手足相殘的殘酷,所以故意藉這一首詩來諷刺他的哥哥,希望他感悟。
詩中說的「豆」和「豆萁」,都是長在同一林植物上的,拿來比擬兄弟是很貼切的,豆萁在鍋子底下生著火燄,煎熬著鍋中的豆子和豆汁,也恰像兄弟的自相殘殺。曹丕讀過這首詩之後,雖然沒有徹底覺悟,但良心上也許有些過意不去,就饒了他的胞弟。
詩中的「萁」字,是植物的莖,有些人讀作「基」,是誤讀的,讀作「基」的時候,是一種小草的名稱,不作豆莖解。後人說到兄弟相殘的時候,往往引用這一段故事,說是「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
ㄓㄨˇ ㄉㄡˋ ㄖㄢˊ ㄑ|ˊ
拼音:
zhǔ dòu rán qí
釋義
:燃:燒;萁:豆莖。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例子:
01 煮豆燃萁傷往昔,而今團結樂陶陶。
02 你們本是同胞兄弟,為甚麼非要做些煮豆燃萁的事情呢?
03 陳家兄弟為了爭奪遺產而「煮豆燃萁」,真傷透了陳老太太的心。
04 常聞兄弟為了爭奪遺產而互相殘害之事,使人有「煮豆燃萁」的慨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