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氣
唐朝時候,有一個叫做崔沆的人,一次,僖宗皇帝(李儼)派他去做主考官,把一個叫崔瀣的錄取了。這兩個人都姓崔,而兩個單名連起來是「沆瀣」兩個字。
「沆瀣」兩字連在一起,原來是夜裡水氣的別名,而崔沆又是崔瀣的主考官,於是當時有一個叫錢希白的人,在一篇文章中說他倆是「作主門生,沆瀣一氣。」這兩句話本來只是說明上述作師門生巧合的情況,並沒有什麼不好的意思。可是以後的人卻借用「沆瀣一氣」這句話,形容幾個人都有同樣的壞性情和壞習慣,並勾結在一起,做不正當的事情。
像這種不正當的人和不正當的事,社會上正是隨處可見,例如片子和賭徒十時勾結在一起,引誘年輕人走路墜落之途,並從中騙取金錢;或如幾個息氣急壞的學生經常混在一起做那些欺凌同學、逃學遊蕩知事;這些騙子、賭徒和壞學生一起做著壞事,便可以說他們「沆瀣一氣」了。
沆瀣一氣
注音
ㄏㄤˋ ㄒㄧㄝˋ ㄧ ㄑㄧˋ
釋義
沆瀣,夜間的水氣。「沆瀣一氣」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後亦用「沆瀣一氣」比喻彼此臭味相投。
用法說明
一、 |
||
語義說明 |
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褒義。 |
|
使用類別 |
用在「心靈契合」的表述上。 |
|
例 句 |
01 |
你是英雄,他是好漢,沆瀣一氣 ,令人佩服。 |
02 |
他們兩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氣。 |
|
二、 |
||
語義說明 |
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貶義。 |
|
使用類別 |
用在「勾結作惡」的表述上。 |
|
例 句 |
01 |
他們互相勾結,沆瀣一氣,正是一丘之貉。 |
02 |
他們兩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鎮上的人總是避而遠之。 |
|
03 |
父子兩人是先後任的縣官,卻沆瀣一氣地搜刮民財,貪贓枉法。 |
|
04 |
這件弊案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這兩人沆瀣一氣,暗中勾結,挪用了公款。 |
|
05 |
這三個沆瀣一氣的貪官,不知汙了多少民脂民膏,人們一提起他們來就咬牙切齒。 |
辨識
近義:氣味相投,臭味相投,通同一氣
反義:格格不入,圓鑿方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