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城之謎
(記敘文)
資料提供:謝新曦
澎湖,這個位於臺灣海峽的群島縣市,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 ( 臺灣通史有這樣的紀錄:「澎湖 虎井嶼之東南,有沉城焉。天空浪靜,望之在目。」 引用) 的確,當天氣晴朗的退潮時刻,從虎井海岸往海底觀看,真的可以看見類似城牆的建築,映著海水浮浮沉沉,若隱若現。 ( 但是,真的有傳說中的海底城堡嗎? 設問)
除了臺灣通史,澎湖的地方文獻以及當地文人的詩詞,都有關於海底沉城的紀錄。於是,民國六十五年,當時的縣長請來經驗豐富的潛水專家謝新曦先生,潛到海底一探究竟。因為鄰近沉城的虎井嶼是個軍事重地,一般人員、船隻都無法靠近,謝先生每次潛入水底,都必須經過正式的申請。搜尋的進度緩慢,直到民國七十一年,才第一次發現海底有一片長長的石牆,疑似是遺跡的位置。消息曝光之後,不但引起臺灣學者的興趣,也引起國際考古學家的高度關注。
離臺灣很近的日本,對海底古城的興趣濃厚,但是,當時澎湖海域仍然屬於軍事管制區,不開放媒體採訪、報導。直到民國八十五年,日本 朝日新聞等媒體才獲得核准,一群人浩浩蕩蕩的來到澎湖。
來自日本的專家拍下了許多珍貴的紀錄片,雖然沒有解開海底沉城之謎,但真實的影像卻吸引更多國外考古學家的目光。民國九十年,英國古文明探索專家葛瑞姆帶領專業團隊前來探勘。當他們潛進海底,發現了兩座龐大的建築物,只不過探索專家發現的「牆」,不是文獻中的「紅磚城址」,而是長長的、布滿珊瑚礁的海底岩脈。這兩座岩脈,一座是南北走向,另一座是東西走向,兩座彼此交錯,綿延了六、七十公尺。
( 這是大自然的傑作,還是傳說中的古城? 設問) 葛瑞姆的團隊小心翼翼的把岩脈表面的珊瑚礁輕輕敲掉,大家屏氣凝神,靜待結果。當他們看到珊瑚礁底下,竟然是平整的牆面,岩脈的接縫筆直整齊,忍不住發出驚嘆! ( 是誰建了這座古城?它為什麼會沉入海底?它原本是什麼模樣? 設問)
葛瑞姆對海底的發現,大膽假設這是人為的產物,因為兩道正東西向和正南北向的建築成十字形,彷彿是參照著星象座標完成的。他甚至說,這可能是人類失落的文明,至少有六千年,是和埃及金字塔、馬雅古文明同一時期的遺址。葛瑞姆發表看法之後,國外媒體蜂擁而至,包括日本、中國大陸、探索頻道都前來採訪報導,一時間,寧靜的澎湖成為舉世矚目(成語故事)的焦點。
雖然,有許多專業的團隊出動,但神祕的海底沉城並沒有向世人揭露所有的祕密。專家發現石牆北端,有個圓形結構的疊石區,這是石階嗎?還是某一群人曾經聚集的廣場?專家一次又一次的探勘,還是無法找到確定的答案。讓人遺憾的是,古老的石牆並不會永遠等在那裡,隨著時間的流逝,海水不斷的沖擊,這些石牆逐漸毀壞倒塌,終有那麼一天,人們會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虎井沉城」之謎,會不會真的就這麼石沉大海,成為無法解釋的「失落的古文明」呢?
「虎井沉城」的探勘,喚起大家對古蹟的重視,那些無法複製的歷史遺跡,難以解釋的遠古文化,都是人類珍貴的文明記憶。對於這些歷史古蹟,我們 ( 應該充滿感謝,應該更加珍惜 類疊) 。
改錯字練習 (填充題)
延伸閱讀
大意:虎井嶼海岸的海底,可以看見類似城牆的建築,文獻和文人詩詞也對古城有所介紹。不同時期的探險隊到澎湖探查,讓海底沉城得以展現於世。海底沉城至今仍是無解的謎團,珍貴的古蹟總有一日會隨著時間消失,我們要更珍惜這些代表人類文明的歷史古蹟。
第一段:澎湖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臺灣通史有關於沉城的記載,但真有傳說中的海底城堡嗎?
第二段:文獻和詩詞都有海底沉城的紀錄,謝新曦從民國六十五年到七十一年的搜尋中,發現一片石牆,引起國際關注。
第三段:日本對於海底古城興趣濃厚,受限當地為軍事管制區,直到民國八十五年,日本媒體才獲准到澎湖探勘。
第四段:日本專家的探勘紀錄,吸引更多國外考古學家的目光,於是英國 葛瑞姆探險團隊前來,發現兩座龐大的建築物——牆,但不是文獻中的紅磚城址,而是布滿珊瑚礁的岩脈。
第五段:葛瑞姆團隊敲掉岩脈表面的珊瑚礁,發現岩脈的接縫整齊,引發一連串的疑問。
第六段:對於海底的發現,葛瑞姆大膽假設,說這可能是人類失落的文明。於是國外媒體爭相採訪,澎湖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第七段:神祕的海底沉城還隱藏著許多祕密,隨著時間流逝,古蹟將毀壞倒塌,有可能成為無法解釋的「失落的古文明」。
第八段:虎井沉城的探勘,提醒大家要珍惜保護珍貴的歷史古蹟。
1.文章第一段提到「天空浪靜,望之在目。」這個「之」指的是什麼?2.推論訊息
(海底沉城。)
2.謝新曦先生對海底沉城的探勘有何貢獻?1.提取訊息
(他發現海底有一片長長的石牆,疑似是遺跡的位置,這消息不但引起臺灣學者的興趣,也引起國際考古學家的高度關注。)
3.文章中敘述澎湖的海底古城陸續有人下去探訪過,依序是哪些人或國家?1.提取訊息
(臺灣 謝新曦→日本 朝日新聞→英國 葛瑞姆團隊。)
4.日本和英國都派了專家來澎湖探勘,他們兩個團隊有什麼異同?請各舉例子說明。3.詮釋整合
(同:兩個團隊都帶領了專業團隊探勘,同時都拍了許多影像,也讓不同國家的考古學者,對澎湖海底古城引起莫大的興趣。異:日本專家的探勘未發現任何建築物;英國團隊卻發現了兩座龐大的建築物,仔細研究後並大膽發表演說。)
5.葛瑞姆對海底古城提出什麼看法,對考古界造成很大的震撼?1.提取訊息
(他認為海底古城是人類的產物,他甚至說,這可能是人類失落的文明,至少有六千年,是個跟埃及金字塔、馬雅古文明同一時期的遺址。)
6.根據文章的敘述,葛瑞姆認為他的發現是屬於大自然的傑作,還是人為的產物?為什麼?2.推論訊息
(人為的產物。因為葛瑞姆團隊把岩脈表面的珊瑚礁輕輕敲掉,看到珊瑚礁底下,竟然是平整的牆面,岩脈的接縫筆直整齊。葛瑞姆一口認定這是人為的產物,因為兩道正東西向和正南北向的建築成十字形,彷彿是參照著星象座標完成的。)
7.本文一開始先引用史料,並說明看見類似海底建築物的話,這樣的寫作安排有什麼用意?4.比較評估
(引用史料會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也讓讀者有繼續往下閱讀的衝動與期待;加上舉出曾有人看見類似的海底建築物的事件,更可以讓人深信海底古城的真實性。)
8.本文提到擔心「虎井沉城」之謎會成為無法解釋的「失落的古文明」,你認為這樣的擔心合理嗎?為什麼?3.詮釋整合
(例如:我覺得很有可能。許多專業團隊依舊無法了解當時建造這些古蹟的目的和作用,再加上海水不斷的侵蝕,線索越來越模糊,也就更呼應作者說的「失落的古文明」。)
⒈澎ㄆㄥˊ:澎湖縣
ㄆㄥ:澎湃
膨ㄆㄥˊ:膨脹
⒉曝ㄆㄨˋ:曝光、曝晒
瀑ㄆㄨˋ:瀑布
爆ㄅㄠˋ:爆炸、爆胎
⒊核ㄏㄜˊ:核准、果核
該ㄍㄞ:應該、不該
⒋謎ㄇ一ˊ:謎團、燈謎
瞇ㄇ一:瞇眼
⒌勘ㄎㄢ:探勘、勘誤
堪ㄎㄢ:不堪、情何以堪
⒍址ㄓˇ:地址、遺址
趾ㄓˇ:腳趾、趾高氣揚
祉ㄓˇ:福祉
⒎珊ㄕㄢ:珊瑚礁、意興闌珊
姍ㄕㄢ:姍姍來遲
刪ㄕㄢ:刪除、刪改
⒏瑚ㄏㄨˊ:珊瑚礁
糊ㄏㄨˊ:模糊、一塌糊塗
湖ㄏㄨˊ:湖泊、湖光山色
⒐括ㄍㄨㄚ:包括、概括
ㄎㄨㄛˋ:括約肌
刮ㄍㄨㄚ:刮鬍子、刮目相看
⒑矚ㄓㄨˇ:矚目、舉世矚目
囑ㄓㄨˇ:囑咐、遺囑
⒒揭ㄐㄧㄝ:揭露、揭幕
竭ㄐㄧㄝˊ:竭盡、枯竭
遏ㄜˋ:遏止、怒不可遏
⒓喚ㄏㄨㄢˋ:喚起、呼喚
煥ㄏㄨㄢˋ:容光煥發
換ㄏㄨㄢˋ:交換、替換
1.澎湖:縣名。位於臺灣與福建省之間,地處臺灣海峽中。全縣由大小九十座島嶼組成,其中以澎湖島面積最大,群島總面積約為一百二十七平方公里,是臺灣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一縣。本縣位於北回歸線上,雨少風強,農業不盛,漁產豐富,軍事地位尤為重要。
2.曝光:本課指隱密的事物被揭露。
例句這件事情一曝光,記者聞訊,紛紛趕去採訪。
3.媒體:傳播資料訊息的工具。如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等。
例句他擅於利用新聞媒體為自己增加知名度。
4.核准:審定後批准。多用於公文。
例句他的房屋貸款案已經核准了,近日內就可到銀行辦理手續。
5.謎:令人難以明白、理解的事理。
例句宇宙的神祕奧妙,對人類來說仍是個謎。
6.探勘:利用各種方法,搜尋勘驗能源、礦產、路線或未被發掘的各種地理現象。
例句政府派遣專家四處探勘石油,開發新能源。
7.紅磚:紅色的磚頭。
例句我老家的房子,是用一塊塊的紅磚砌成的。
8.址:地點、處所。
9.珊瑚礁:由造礁珊瑚和石灰質生物遺骸所構成的礁石。一般多形成於熱帶及副熱帶的陸地邊緣水域。
例句澳洲的大堡礁是有名的珊瑚礁海域,更是喜愛潛水者的樂園。
10.傑作:優秀而特出的作品。
例句這棟建築物是他從業以來精心設計的得意傑作。
11.包括:包含、涵蓋。
例句這本旅遊手冊,介紹的內容大致包括交通、食宿、觀光定點等。
12.探索頻道:電視節目名。主要播放流行科學、嶄新科技和歷史考古的紀錄片。
13.舉世矚目:指吸引全世界人的注意力。
例句他出道不久就成為舉世矚目的明星。
14.焦點:比喻注意力的集中點。
例句她一出現在會場,馬上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15.揭露:顯露,揭示。
例句這位立法委員揭露了一樁弊案。
16.倒塌:傾倒、塌下來。
例句前幾天發生大地震,天搖地動,使得好幾棟房屋倒塌了。
17.喚起:本指喚醒叫起,後引申為使之覺醒奮起。
例句他為了挽救瀕臨絕種的動物東奔西跑,到處演說,希望喚起各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