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0206生活與環境
03永續經營與發展
過去,我們為了追求經濟發展,經常忽略環境的維護,以致產生許多問題。現在,我們應該以更積極的態度,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並投入環境保育的工作,才能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
能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又不會損害日後人們需求的發展。例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海洋資源、環境保護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量的範圍。
政府的環境保育作為
為了環境的永續發展,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設置自然保留區和國家公園等,保護臺灣特有的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國家公園也致力於文化資產的維護,並限制土地的不當開發。
1.行政院 海巡署查獲漁民非法捕撈保育類豆腐鯊。
2.野生臺灣梅花鹿曾因人為捕獵, 導致數量減少。目前政府在墾丁國家公園及綠島設置復育區,以人工飼養方式進行保育。
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為維護自然地質景觀及保育原生馬尾松,農委會於民國七十五年依法公告火炎山為自然保留區。
烏山頂泥火山地景自然保留區
烏山頂泥火山地景自然保留區是臺灣所有泥火山區中噴泥口最密集的地方,農委會於民國八十一年依法公告為自然保留區。
墾丁國家公園
位於屏東縣,是我國第一座國家公園。園區海域適合珊瑚生長,孕育出絢麗的珊瑚景觀。圖為著名景點船帆石。
台江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是我國第一座兼具生態、歷史、產業等資源特色的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位於臺灣東部,範圍包含花蓮縣、臺中市和南投縣。園區內中橫公路沿線的太魯閣峽谷更是中外聞名。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位於南海北部海域,古有「月牙島」的美稱。東沙環礁是由潟湖及珊瑚礁台地組成,具有完整的珊瑚礁景觀。由於目前為保育及復育階段,所以暫時不開放一般民眾觀光。
金門國家公園
是我國首座以維護史蹟及文化景觀資產為主而成立的國家公園。
民間團體與個人的努力
近年來,臺灣社會大眾對環境議題愈來愈重視,對野生動植物也普遍具有保育的觀念。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關懷土地及保護環境的行列,經常舉辦環境教育講座、自然生態之旅並培育解說及保育人員等,推廣各項環保活動。
1.環保團體發起「全民守護白海豚」活動,希望可以藉此將濁水溪溪口的溼地畫設為國家重要溼地。
2.國小學生從事自然觀察、自然探險等活動,欣賞大自然豐富多樣的面貌和奧祕。(南投縣 信義鄉 人和國小)
3.解說員向民眾講解步道的植物生態,說明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新北市 坪林區)。
此外,也有一些人以個人的力量,認真實踐愛護臺灣這片土地的理想。有的堅持用有機肥料耕作,有的努力復育原生動植物,有的致力營造環保社區等。
4.近年來,有些農民強調以有機栽培的方式,友善對待環境,圖為農民用牛奶發酵的有機肥灌溉麻竹筍。
5.全臺灣有超過60種的螢火蟲,而那瑪夏區就擁有其中的20多種,但是棲地因長年遭受破壞,使得螢火蟲逐漸消失,近年來,在當地居民的努力下復育成功,讓那瑪夏區再度擁有螢火蟲故鄉的美名。(高雄市 那瑪夏區)
6.社區居民基於愛護環境的共同理念,團結合作共同打造環保社區。圖為苗栗縣 苑裡鎮 山柑社區。
永續利用環境資源
臺灣土地面積不大,煤、石油等礦物資源不豐;自然環境脆弱,常有地震、颱風與豪雨等。面對這些環境限制,政府和民間目前正積極發展用地少、產值高的資訊、生物科技等產業。
另一方面,臺灣擁有多樣的自然環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許多地區也開始利用自己的環境特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
1.資訊科技的產值高,是目前臺灣主要發展的產業。
2.利用生物科技的技術培育出螢光魚,提高觀賞魚的價值。
3.南投縣 信義鄉盛產梅子,當地農會以梅子製成梅精、梅酒等產品,並加入設計與行銷,推動地方產業。
4.阿美族 馬太鞍部落建造巴拉告(魚屋)來捕魚,讓溼地生態生生不息,也吸引遊客前來參觀,是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做法。(花蓮縣 光復鄉)
打造一個永續經營的美麗島,是每個人的願望,我們要考量各個區域的特色,結合資源並妥善利用兼顧環境保育和經濟發展,才能真正讓臺灣亮起來。
6.臺灣紡織產業利用寶特瓶熔化抽絲之後,製成纖維布料製作世界盃足球衣,藉由環保創意讓世界看見臺灣。
7.臺灣果農栽培出品質好、甜度高的芒果,成為臺灣外銷日本的優質農產品。
是非第一關 (31題)
選擇第一關 (25題)
選擇第二關 (25題)
選擇第三關 (2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