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世界發現臺灣
02臺灣的位置與大航海時代
躍上世界的福爾摩沙
由於臺灣地理位置重要,十六世紀以來,許多來自中國與日本的海商,會到臺灣進行貿易,後來更有鄭芝龍掌握中國東南沿海、臺灣、日本與東南亞海域的海上貿易勢力。
此外, 歐洲人為了獲取亞洲的物品,也不斷尋找能到達亞洲的新航路。臺灣位於亞洲東部,是當時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所以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在十七世紀時,先後來到臺灣建立貿易據點,展開在臺灣的經營。
臺南市的安平古堡內留有荷蘭人建造熱蘭遮城的部分磚牆,目前所看到的建築物,是後人在原址上陸續修建的,例如:左側的紅頂白牆瞭望臺等。
臺南市 赤崁樓原址為荷蘭人建造的普羅民遮城,赤崁樓是後人在舊有建築上陸續興建的,目前仍留有普羅民遮城的部分磚牆。
荷蘭人在臺灣的經營
西元 1624 年,荷蘭人為了將臺灣作為和中國、日本貿易的轉運據點,從今臺南 安平一帶登陸。為了確保安全、從事貿易活動,首先建立熱蘭遮城 ( 位於今臺南市 安平古堡 ),後來逐步向外擴張,統治當地的原住民族。
荷蘭人招募大批漢人來臺開墾,大量種植稻米與甘蔗,以獲取更多的利益。當產量減少或利潤降低時,荷蘭人則加徵新稅金,填補不足的收入,導致漢人嚴重不滿,最後爆發了郭懷一事件。事件發生後,荷蘭人在西元 1653 年興建普羅民遮城( 位於今臺南市 赤崁樓 ),以擴大防衛區域。
郭懷一事件
1.荷蘭人大量招募漢人來臺開墾,種植稻米、甘蔗,這些漢人也必須聽從荷蘭當局的調動與派遣。
2.荷蘭人為了籌措財源,增加新的稅收項目,加上徵收人員仗勢欺人,導致部分漢人不滿。
3.西元 1652 年,漢人郭懷一率領數千農民反抗荷蘭人。但因消息走漏,郭懷一戰死,最終以失敗收場,稱為「郭懷一事件」。
西班牙人在臺灣的經營
除了荷蘭人占領臺灣南部之外,西班牙人也在西元 1626年登陸臺灣北部雞籠 ( 基隆 ) 的社寮島 ( 今和平島 ),並在當地及淡水等地建立城堡,作為貿易的據點,向中國商人購買絲綢、瓷器等物品。
後來,荷蘭人為了獨占臺灣的經濟利益而派兵北上,在西元 1642 年將西班牙人驅逐,荷蘭人的勢力因此擴張到臺灣北部。
1.聖薩爾瓦多城
西班牙人在社寮島 ( 今基隆 和平島 ) 建立聖薩爾瓦多城,該城位在雞籠 ( 基隆 )港灣出入口,是發展貿易的重要據點。
2.聖多明哥城
西班牙人在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作為經營臺灣北部的據點。後來,經過各方多次重建後,成為今日淡水 紅毛城。
鄭成功來到臺灣的原因
鄭成功因與清帝國作戰失敗,漸漸失去在中國的資源。為了取得反清復明的基地、維持海上商業貿易的據點,以及解決軍隊糧食不足的問題,他選擇距離福建不遠的臺灣作為根據地,於是從福建率領軍隊渡海來臺攻打荷蘭人。
1.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並承諾退出臺灣。當時雙方訂定條約,條約的第一條內容是「雙方都要把所造成的一切仇恨遺忘。」此外,鄭成功也同意荷蘭人可以帶走糧食與財產。
鄭氏政權在臺灣的經營
西元 1661 年鄭成功首先進攻普羅民遮城,獲得勝利後,接著再圍攻熱蘭遮城。到了西元 1662 年,荷蘭軍隊終於投降。 鄭成功在赤崁 ( 今臺南市 中西區 ) 設立承天府,成為第一個由漢人統治臺灣的政權。同年六月,鄭成功因病去世,由兒子鄭經繼位,進一步擴大經營臺灣,後來也積極與日本、中國及東南亞進行貿易。
鄭成功
原名森,出生於日本,幼年時回到福建居住。二十一歲時,明朝皇帝對他賞識有加,賜國姓「朱」,並改名「成功」,後來又受封為延平郡王,因此後人常用「成功」、「延平」與「國姓爺」來稱呼或代表他。
他的父親鄭芝龍投降清帝國後,鄭成功為維持海上貿易勢力,於是接收鄭芝龍留下的海上貿易事業與船隊。
鄭成功來到臺灣後,建立了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帶來許多影響,因此有些人稱他為「開山王」或「開臺聖王」。
龜山島由來的傳說
傳說鄭成功的軍隊行進到宜蘭東方的海邊時,有隻烏龜精對著海岸吐霧氣,好像要吞沒士兵,於是鄭成功命人用大炮射向烏龜精,牠便沉入海中,不久後又再浮出,從此變成了龜山島。
是非第一關 (20題)
是非第二關 (20題)
是非第三關 (15題)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20題)
選擇第三關 (20題)
選擇第四關 ( 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