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清帝國時期臺灣發展重心的變化

03開港後清帝國的統治措施有什麼變化?

 

外來挑戰促使清帝國加強防禦

  開港後的臺灣貿易規模擴大,與各國往來頻繁,在與日本、法國發生衝突後,清帝國意識到臺灣對外防禦的不足,開始改變治理臺灣的態度,建設臺灣的腳步也加速邁進。

1.西元 1871 年,開往日本進貢的琉球船隻回程時發生船難,漂流到臺灣東南部,琉球人與當地原住民族因誤解而產生衝突,遭到殺害。

2.於是日本以此為藉口,在 1874 年出兵攻打牡丹社,原住民族最終不敵而落敗。圖為當時發生衝突的地點。( 屏東縣 牡丹鄉 )

3.清帝國派沈葆楨來臺,一方面與日軍交涉撤兵,一方面積極備戰。最後,清帝國同意賠款,才使日本撤兵,事件落幕。

 

  西元 1874 年,日本政府以琉球人在臺灣南端被原住民族殺害為藉口,派兵進攻臺灣南部,爆發牡丹社事件。事件後為了加強臺灣南部軍事防禦,清帝國在安平興建炮臺,並增設恆春縣、修建恆春城。同時,因臺灣北部經濟繁榮、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增設臺北府,以加強統治。

1.億載金城是沈葆楨來臺興築的第一座西式炮臺,目的是保衛府城的安全。( 臺南市 安平區 )

2.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修建恆春城,加強防守臺灣南部,恆春城是臺灣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古城。( 屏東縣 恆春鎮 )

3.沈葆楨增設臺北府後,臺北城於後續官員任內完工。由現今存留的北門可看出,碉堡式的城門樓,有利於防禦。( 臺北市 中正區 )

 

 西元 1884 年,清帝國與法國爆發戰爭,法國出兵侵擾基隆、淡水與澎湖等地,清帝國派劉銘傳來臺灣負責防衛,阻止法國的攻勢。經過這次事件後,清帝國更重視對臺灣的經營,為了加強臺灣的軍事防禦,在澎湖、基隆等地方增建炮臺。1885 年,清帝國宣布原屬於福建省的臺灣建省,提升臺灣的行政地位。

1.清 法戰爭時,劉銘傳運用西方的武器及軍事裝備抵抗法國入侵臺灣。

2.二沙灣炮臺是當時防守基隆港的重要據點。原炮臺在戰爭中毀損,現存的炮臺是後來重新修建的。( 基隆市 中正區 )

3.後來清帝國與法國簽訂條約,法國從基隆、澎湖撤兵,戰爭才平息。

4.清 法戰爭後,清帝國更加了解臺灣的重要,任命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他引進西方的技術及觀念,積極推動各項建設。

 

原住民族處境的變化

  面對外來勢力的挑戰,清帝國開始重視臺灣。為了加強對臺灣的控制,清帝國廢除渡臺的限制、解除漢人與原住民族之間畫設的界線,鼓勵漢人移民進入山區開墾,並開闢臺灣東、西部之間的道路;同時利用安撫和武力並行的政策,要求原住民族協助開墾,並接受政府的治理。

  原住民族因為清帝國的統治,生活空間受到壓迫,部分原住民族因此起而抵抗。面對原住民族的抵抗,清帝國採取武力討伐,造成原住民族傷亡。有些原住民族因此被迫遷往深山,生存權利受到損害。

1.開闢東、西部之間的道路後,清帝國的治理範圍擴大到臺灣東部,其中八通關古道是當時連接東、西部的道路之一。

2.來到臺灣東部的清帝國官員,強迫阿美族人協助開發當地,在過程中侵犯了族人的生活空間而引起反抗。這樣的反抗造成部分阿美族人遭到殺害,其餘則被迫遷居,稱為大港口事件。圖為大港口事件紀念碑。( 花蓮縣 豐濱鄉 )

 

山林資源的開發與原住民族的生存權利

  臺灣的丘陵及山地面積廣闊,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北部、中部山區的地形及氣候適合樟樹生長,當地的泰雅族人會就地取材,使用樟木作為建築材料,燒火取暖時,加入樟木來驅趕蚊蟲。

  開港通商前,清帝國官員及進入山區拓墾的漢人開始大量砍伐樟樹,以取得造船的材料。開港通商後,外國商人從北部港口進入航運便利的淡水河,向漢人購買樟腦,作為製作炸藥的材料。

  臺灣建省後,劉銘傳希望透過開採樟腦等資源,增加政府的收入。然而,進入山區的清帝國軍隊與大嵙科崁砍(今新北市 三峽區至桃園市 復興區山林資源的開發與原住民族的生存權利一帶)的泰雅族人發生衝突,各部落不敵清帝國武力,陸續投降,稱為大嵙崁戰役。

  清帝國開發山林資源的同時,也想治理原住民族部落,最終不僅成效不如預期,更干擾原住民族原有的生活,引發原住民族抵抗外族入侵與保衛生存權利的戰役。

 

引進現代化的建設

  牡丹社事件後,清帝國意識到軍事防禦與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清 法戰爭後,清帝國投入更多人力及財力,在臺灣推動各項建設,例如:規畫修建基隆到新竹之間的鐵路、引進新式輪船、架設電報線、開辦郵政,以改善交通運輸、縮短各地聯絡的距離及時間;創辦新式學堂,引進現代知識。藉由這些新建設,為臺灣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

1.臺北是臺灣最早裝設電燈的地區,這個建設雖未普及,卻在臺灣歷史上留下以電燈照明街道的紀錄。

2.臺灣施行新式郵政,引進郵票制度,用來取代傳統以人力傳遞的方式。此郵票後來改為鐵路車票使用。

3.新式學堂聘請外國人為教師,教授英語、地理、歷史、數學等科目,以培育

4.人才。獅球嶺隧道是臺灣第一座鐵路隧道。(基隆市 安樂區)

5.騰雲號是臺灣第一個蒸汽火車頭,目前保存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臺北市 中正區 )

 

0240102家鄉的生活03信仰與生活是非第一關 (20題)

0240102家鄉的生活03信仰與生活是非第二關 (20題)

0240102家鄉的生活03信仰與生活是非第三關 ( 8題)

 

0250201清帝國時期臺灣發展重心的變化03開港後清帝國的選擇第一關 (20題)

0250201清帝國時期臺灣發展重心的變化03開港後清帝國的選擇第二關 (20題)

0250201清帝國時期臺灣發展重心的變化02開港通商如何影選擇第三關 (21題)

 

0250201清帝國時期臺灣發展重心的變化03開港後清帝國的查成績

0250201清帝國時期臺灣發展重心的變化03開港後清帝國的回五下康軒社會

0250201清帝國時期臺灣發展重心的變化03開港後清帝國的回社會目錄

0250201清帝國時期臺灣發展重心的變化03開港後清帝國的 回五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