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石滬

 

學習重點P16

一、認識藉地景抒懷的詩作。

二、學習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觀點切入思考。

三、培養防範各種陷阱的警覺心。

課文前哨站P16

浪花裡的海田澎湖石滬

石滬是一種在海邊以石塊築成的捕魚陷阱,口朝向陸地,利用海水退潮時,圍捕被困在石滬內的魚類。澎湖地區石滬極多,總數約有五百八十口,被稱為「浪花裡的海田」。在冬季時因風浪較大,漁民較少出海,石滬的功能便彌補了漁獲量的不足。澎湖石滬中,以七美嶼的雙心石滬最為人熟知,因造型浪漫,已成為澎湖觀光的代表景點。

題 解P17

本詩選自澎湖的夢都張開翅膀,是一組藉地景抒懷的現代詩。作者以石滬為題,書寫魚與石滬的對應關係。第一首描述魚因好奇心而誤入石滬陷阱的過程及感受,第二首則道出石滬被利用的無奈。全詩傳達出不同個體在面對同一情境時迥異的心聲。

作 者P17

渡也,本名陳啟佑,臺灣嘉義人,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生。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現專職寫作。

渡也十六歲即開始寫詩,初期作品較唯美純情,三十歲以後多詠物言志、關懷現實之作,近年來致力於地景詩的創作,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敘事詩獎。著有散文集歷山手記、永遠的蝴蝶,詩集全世界的澎湖人都回來、手套與愛、諸羅記、澎湖的夢都張開翅膀、桃城詩、梅山行雲,詩論集新詩新探索等。

課文P1822

閱讀小叮嚀

閱讀時,請留意二詩末尾魚兒與石滬的心聲分別代表什麼涵義。

缺口

早已在海邊守候

看來像龍門1

好奇的我躍入

以為門內有桃花源迎迓2

 

直到找不到來時路

才驚覺那是石頭築成的

美麗的陷阱

沒有桃花

 

一生第一次在魚網作客

第一次遠離大海的關懷

一如離家出走的孩子

一生第一次上岸,也是最後一次

 

一切都成為海市蜃樓3

兒時向母親學習交友

覓食和逃生的技術

都已成為臨死前口吐的泡沫

 

好玩的我游入

石滬的缺口

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

便注定永遠無法回家

永遠失去自己

啊,兄弟姊妹都跟著來

我永遠無法還它們的一生

 

躺在砧板4

最後一個念頭游入腦海:

倘若還有來生

來生我希望成為

石滬

 

漁夫把大海縮小

藏在心型石滬心中

成為愛的形狀

袖珍5宇宙

 

不遠千里6游來

游去

魚也不遠千里游來

魚戲石滬東,魚戲石滬西

魚戲石滬南,魚戲石滬北

魚戲石滬間

 

宇宙就是終站

愛,就是偽裝

 

上岸的魚,最後的眼神

我無法援救

因我只是供人利用的一堆

石頭

站在海岸邊

我想:倘若還有來生

來生我希望成為

海水

注釋P1822

1龍門 位於山西省境內,黃河流經此處水流湍急,傳說鯉魚躍過此處,即可化身為龍,騰飛升天。後指晉升榮耀的關卡。

2迎迓 迎接。迓,音ㄧㄚˋ

3海市蜃樓 由於光線折射,在海邊或沙漠,偶爾可以看到綠洲或城市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可是等到走近一瞧,卻又消失了,這種現象就是「海市蜃樓」。後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蜃,音ㄕㄣˋ,大蛤蜊。

4砧板 以刀切物時墊在下面的板子。砧,音ㄓㄣ

5袖珍 袖中珍藏,形容物件之小巧。

6不遠千里 不以千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課文賞析P23

石滬是一組具有戲劇性的地景詩,其寫作特色如下:

一、 從不同觀點切入主題:本詩分別從魚和石滬的角度來書寫,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表達對同一事物不同的思考觀點。涉世未深的魚兒一心嚮往美好的世界,因而誤入石滬中。當牠發現身陷危機時,「桃花源」已成「海市蜃樓」,此時只能寄望來世成為石滬。反觀石滬這個捕魚的工具,明知魚群即將面臨噩運,雖心有不忍,卻無力援救,只能寄望來生變成海水,將魚兒帶回大海的懷抱。詩人以主客換位的方式書寫,更能帶給讀者深刻的省思。

二、 活用詩文典故深化詩意:作者善用詩文與典故,如:「魚躍龍門」、「世外桃源」、「不遠千里而來」等,使文意鮮活了起來。而「魚戲石滬東」五句仿擬漢樂府江南可採蓮的詩句,將魚兒從充滿憧憬到陷入絕境的過程生動地呈現出來,形成強烈的反差,深化了詩的意境。

作者對景物的想像描寫、心境轉折的描繪極為細膩貼切,透過前後兩首詩的對照,寓哲理於敘事寫景中,啟示我們:危險有時不易覺察,面對生活中的陷阱,須保有高度警覺心與明智的判斷力。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選擇第一關 (25題)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選擇第二關 (25題)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選擇第三關 (25題)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選擇第四關 (25題)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選擇第五關 (25題)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選擇第六關 (25題)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選擇第七關 (14題)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查成績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回九下翰林國語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回九年級資料列表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看看其他課文

 

 

讀後檢測站P2425

請根據文本,將正確答案打

瞄準文心

1. 作者藉本詩想傳達的意旨為何?

(A)呈顯不同個體面對現實時的迥異心聲,及生活中暗藏的陷阱

B)期望大眾珍惜資源,勿過度捕撈,以免造成漁業資源的枯竭

C)讚美澎湖漁夫因應天氣善用石滬的巧思,顯示人定勝天的道理

D)述說石滬被稱為「浪花裡的海田」的緣由及所蘊藏的文化意義

文意理解

2. 「缺口/早已在海邊守候/看來像龍門/好奇的我躍入/以為門內有桃花源迎迓」,根據上述詩句,魚兒一開始對石滬的看法是什麼?

A)石滬中暗藏陷阱,須小心應對

B)石滬是美麗且值得守護的聖地

C)石滬是能提升自己智慧的地方

(D)石滬中有美好的樂土令人嚮往

3. 「宇宙就是終站/愛,就是偽裝」與下列哪段詩句的意思最能相互呼應?

A)我無法援救/因我只是供人利用的一堆/石頭

B)啊,兄弟姊妹都跟著來/我永遠無法還它們的一生

(C)漁夫把大海縮小/藏在心型石滬心中/成為愛的形狀

D)一生第一次上岸,也是最後一次/一切都成為海市蜃樓

4. 有關本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魚兒因憾恨而盼來生能成為石滬

(B)魚兒游入石滬是為結交更多朋友

C)石滬盼來生成為海水帶魚兒回大海

D)石滬無奈被人利用,不忍魚的遭遇

作法探討

5. 有關本詩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題

(A)善於化用詩文、典故,使語句典雅而文意鮮活

(B)藉大量擬人手法描繪魚兒及石滬的形象

(C)從魚兒及石滬的立場切入書寫,啟發讀者多元思考

D)以「龍門」、「桃花源」象徵美好的憧憬,勉人勇於追夢

問題討論P25

一、 詩中的魚兒為何會誤入石滬?在你的生活周遭,是否曾聽聞他人有誤入陷阱的經驗?或者自身曾有類似的經歷?請說說其過程及感受。

答:1. 因為石滬的造型特殊,基於好奇,所以魚兒落入陷阱。

  2. 我曾經因為好奇,晚上十點跟著朋友進入網咖。當時的我未滿十五歲,雖然手上玩著線上遊戲,心中卻十分不安。不久,遇到警察臨檢,我拿不出身分證證明,不但被責罵,還連累父母到警局,回到家仍受斥責。至今已不敢再隨意接近網咖。(答案僅供參考,請踴躍分享觀察與看法)

二、 同樣是石滬,對漁夫和魚兒來說,有何不同的意義?請從生活中找出一個事物對不同族群有不同意義的類似例子,並加以說明。

答:1. 石滬對漁夫而言是生財的工具,對魚兒來說卻是致命的陷阱。

  2. 有些事物,對人來說也有一體兩面的對應關係。例如:

   (1 在夜市閒晃,邊吃邊逛,對一般人來說是很輕鬆的選擇。而商家、攤販為謀得生計,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招攬生意。但對附近居民來說,吵雜的人聲、髒亂的環境,卻是生活品質被破壞。

   (2 手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對善用的人而言,是聯絡通訊和查找資料的利器;對沉迷的人而言,則會影響生活與健康,甚至造成社會問題,如走路或行車中滑手機易造成交通事故。

  (答案僅供參考,請踴躍發表看法)

三、 「一生第一次在魚網作客/第一次遠離大海的關懷/一如離家出走的孩子/一生第一次上岸,也是最後一次」,詩中連用了三個「第一次」後,接著用「最後一次」,這樣的寫法有何作用?

答: 「第一次」連用了三次,強調魚兒因涉世未深,誤入陷阱,接著用「最後一次」表示牠再也沒有犯錯的機會──前後形成強烈對比,凸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遺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